滞执
zhì zhí
  • 拼 音:zhì zhí
  • 注 音:ㄓㄧˋ ㄓ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固执;不通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明旨再三申嘱,徒付空言,盖北人滞执偏见,难以理喻如此。”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两 汉 之言滞执,滞执久亦生厌,而浮图之宗乘得入。”

  • 基本含义
    形容思想固执,不肯改变。
  • 详细解释
    滞执指人的思想、观念、意见等在一定程度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或改变自己的看法。这种固执的态度常常会使人陷入狭隘和困境之中。
  • 使用场景
    滞执常用于描述个人的思想、态度、观念等方面的固执,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观念、不肯改变的人。
  • 故事起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主父偃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主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的侵略,但赵国的其他大臣却对此不以为然。主父偃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就用纸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放在水中,表示只要文章不沉没,他就坚持自己的主张。最终,文章被水冲散,但主父偃却仍然滞执于自己的观点。因此,滞执一词就由此而来。
  • 成语结构
    滞执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滞执的思想使他错过了很多机会。2. 她对新事物总是滞执不前,不愿意接受改变。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滞执与固执的发音相对应,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滞执相似的成语,如顽固、执迷不悟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很滞执,不管我怎么劝她,她都不愿意换掉她的旧书包。2. 初中生:有些同学对新学科的学习态度很滞执,总是不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3. 高中生:有些人的政治观念非常滞执,不肯接受不同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以上是关于“滞执”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