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谿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榆谿
  • 基本解释

    亦作“ 榆溪 ”。即 榆林塞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西定 河 南地,按 榆谿 旧塞。”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按,行也。 榆谿 ,旧塞名。”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征夫行乐践 榆溪 ,娼妇衔怨守空闺。”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榆溪塞》:“ 榆溪塞 在废 胜州 北。”

  • 基本含义
    指人的才华或品德在贫寒的环境中得以发扬光大。
  • 详细解释
    榆谿是由“榆树”和“谿”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榆树”代表贫瘠的土地,而“谿”则指的是山间的小溪。榆谿成语的意思是指人的才华或品德在贫困的环境中得以发扬光大。它形象地比喻出人才能够克服困境,展现自己的优秀品质。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逆境中展现出杰出的才能和品德的人。例如,当一个人在困难的环境中坚持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时,可以用榆谿来形容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在贫穷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 故事起源
    榆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李密传》中。故事讲述了李密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相反,他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李密的故事成为了榆谿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榆谿的结构为“榆树 + 谿”,表示人的才华或品德在贫困的环境中得以发扬光大。
  • 例句
    1.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在学术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真可谓是榆谿之才。2. 这个小镇上的孩子们家境贫寒,但他们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奋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是真正的榆谿之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榆树和谿两个字形象地联想起来,想象一个榆树生长在贫瘠的山谷之中,但它依然茁壮成长,象征着人的才华或品德在贫困的环境中得以发扬光大。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李密的故事和成就,以及其他类似于榆谿的成语,例如“蓬门筚路”、“穷山恶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能成为榆谿之才。2. 初中生: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后,依然坚持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榆谿之才。3. 高中生:尽管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榆谿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