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殄
yān tiǎn
  • 拼 音:yān tiǎn
  • 注 音:ㄧㄢ ㄊㄧ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湮没殄绝。《旧唐书·礼仪志五》:“自义乖 闕里 ,学灭 秦 庭,儒雅既丧,经籍湮殄。”

  • 基本含义
    湮灭、毁灭
  • 详细解释
    湮殄指物体或事物被彻底湮灭、毁灭,消失无踪迹。
  • 使用场景
    湮殄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被完全消灭、破坏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战争中的城市被摧毁、文化遗产被破坏等情景。
  • 故事起源
    湮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中。据说,当时有一位名叫李广的将军,他为了让士兵们更加忠诚,便将一只鸟的舌头割下来,然后将鸟放飞。当鸟飞回来时,李广发现鸟已经无法发出任何声音,它的舌头被割掉了,于是李广用“湮殄”来形容这只鸟被彻底毁灭的情况。
  • 成语结构
    湮殄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汉字组成,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加强烈的成语。
  • 例句
    1. 这个古老的建筑在战争中被炮火湮殄。2. 这个传统习俗因为现代化的影响慢慢湮殄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湮殄”这个成语与湮灭、毁灭等意思相联系,形象地想象一个物体被彻底消失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湮没”、“湮灭”等,加深对于“湮殄”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错误行为使得他的名声湮殄了。2. 初中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镇被战争湮殄的故事。3. 高中生:这座古老的文化遗址因为自然灾害而面临湮殄的危险。4. 大学生:战争的恶果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湮殄的境地。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