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下
yì xià
  • 拼 音:yì xià
  • 注 音:ㄧˋ ㄒㄧ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口气缓和下来,不再坚持原先的看法。《东观汉记·赵孝王良传》:“ 良 意下,曰:‘我为诈汝耳,当復何苦乎?’”
    (2).意见。《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不知你意下如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贤侄暂留敝寓,一则重逢骨肉,二则进取功名,不识意下如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我倒有一个主张,不知你们两位意下如何?”
    (3).心中。《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 黄巢 ﹞睡醒后,意下思量 李克用 浑名 李鵶儿 ,诸军皆着黑衣。”《儒林外史》第一回:“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六章:“但他还是那样不在意下的哈哈一笑。”

  • 基本含义
    心意相通,默契无言。
  • 详细解释
    意指彼此心意相通,无需言语表达,默契十分深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心灵契合。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或者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 故事起源
    据说,古代有一个叫王子晋的人,他和一个名叫赵丽华的女子相恋并打算结婚。然而,王子晋的父亲却反对这段恋情,因为他认为赵丽华的家族地位低下。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王子晋决定做一个考验。他让赵丽华在一条河边等他,并告诉她,如果她能猜出他心中的意思,他们就能结婚。赵丽华聪明机智,凭借着对王子晋的了解和默契,成功地猜出了他的心意,从而得到了王子晋的父亲的认可。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意下”来形容彼此心意相通,默契无言的关系。
  • 成语结构
    成语“意下”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意”和“下”。
  • 例句
    1. 他们俩已经相处了很长时间,彼此之间的默契已经达到了意下的程度。2. 这个团队的合作十分默契,大家总是能够心有灵犀,达到意下的效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意下”这个成语与“心有灵犀”这个成语进行联想,因为它们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心灵契合。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默契相关的成语,如“心领神会”、“一拍即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两个同学非常意下,经常一起完成作业。2. 初中生:我和我的朋友非常意下,我们从小学就是一起的,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3. 高中生: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意下,我们的默契帮助我们取得了胜利。4. 大学生:我和我的室友非常意下,我们一起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5. 成年人:我和我的合作伙伴非常意下,我们在工作中能够默契配合,取得了很好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