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
xīn huǒ
  • 拼 音:xīn huǒ
  • 注 音:ㄒㄧㄣ ㄏㄨㄛ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内心的激动或忿怒等情绪。 唐 白居易 《感春》诗:“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长姐儿 ﹞登时心火上攻,急了个红头涨脸。” 叶紫 《丰收》八:“他举着血红的眼睛,望了这一群人,心火一把一把地往上冒。”
    (2).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平脉》:“女子尺脉常强,心火盛也。” 宋 苏辙 《龙川略志》卷二:“三焦分布人体中,有上中下之异,方人心湛寂,慾念不起,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骸;及其慾念一起,心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入命门之府,输写而去,故号此府为三焦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思虑多则心火上炎,火炎则肾水下涸,心肾不交,人理絶矣。”
    (3).星名。即心宿。《晋书·孙惠传》:“夫心火倾移,丧乱可必。”

  • 英文翻译

    1.{中医} internal heat, symptoms of which include mental uneasiness, thirst, rapid pulse, etc.; heart fire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心中的愤怒、怒火。
  • 详细解释
    心火是由“心”和“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心火形容人内心的愤怒和怒火,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愤怒而心情烦躁、急躁不安。
  • 使用场景
    心火常用于描述人的情绪激动、愤怒不平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体或者社会的情绪失控、发怒的情景。
  • 故事起源
    心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文公十九年》。当时,鲁国的文公因为郑国侵犯鲁国的领土,而怒火中烧,决定发动战争报复。故事中的“心火”形象地描绘了文公内心的愤怒和愤怒的行动。
  • 成语结构
    心火的结构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是“心”和“火”。
  • 例句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火中烧,无法平静下来。2. 她的心火燃烧得如此之高,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3. 这个团队的成员因为意见不合,心火高涨,导致了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心火”与愤怒和怒火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表示他内心的愤怒和怒火。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情绪和心理状态相关的成语,如“怒气冲冲”、“火冒三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欺负弱小动物的人时,心火中烧,决定保护它们。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不公正的评分,心火燃烧,我决定向校长投诉。3. 高中生:面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我心火高涨,决定为正义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