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小腔戏xiǎo qiāng xì
简介
小腔戏,俗称“土京戏”,因源于江西,故又称“江西戏”。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最早传入尤溪县池田乡。当时,港头村余清福首拜江西艺人为师,满师后即在本村设馆教戏,并组织 戏班流动演出;因唱皮黄曲调,主要行当角色用小嗓行腔,故通称为“小腔戏”。在一次演出途中,因翻船,艺人大部分遇难,惟余一人脱险。他流落到邻村南阳尾(今南芹村),将两个原先唱大腔戏的戏班合并取名“庆隆”,改演小腔戏。从此,小腔戏便在尤溪县扎根。至80年代已传11代。为纪念余清福,后辈艺人把他奉为戏神,与戏祖“田、窦、葛”一起供奉。
小腔戏音乐曲调以西皮、二黄为主,吸收梆子腔、道士腔和民间小调。早期行当分“四门九行头”(四门即生、旦、净、丑;九行头即小生、老生、正旦、青衣、老旦、花旦、乌净、红净、丑)。生、旦均用小嗓演唱,其余用本嗓。乐器以京胡为主。常演剧目称“十八棚头”,如《下河东》 、 《下南塘》 、 《双救驾》 、 《乾坤配》 、 《青石岭》 、 《天门阵》等,还有 《拾玉镯》 、 《游龙戏凤》等一批小折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