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中原经济区-概况
中原经济区实质上只是借用了中原之名而并非史学界严格意义上的中原目前中原经济区包括 、安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济源6个中原城市和长治、晋城、邢台、邯郸、临清、荷泽、聊城等中原周边城市 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三大经济区之后,于1985年中原13市联合成立的又一庞大经济区域,从该区域成立到2005年的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6190.87亿元,比1985年翻了4翻多,年均增长16.1%,目前该区域已形成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电力电子电器、汽摩配制造、纺织、建材、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强劲经济发展,加快了中原经济区的崛起,也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之后新的经济隆起带,成为带动和促进全国发展中坚力量。
中原经济区 -形成
中原经济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9月,是当时的邯郸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历经20年风雨,现经济区有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十三市,包括山西省的长治市、晋城市;河北省的邯郸市、邢台市;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临清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焦作市、濮阳市、鹤壁市、济源市组成的跨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目前,这一区域国土总面积97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601.6万人,119个县(市、区)。
“中原经济区联络处”是经济区唯一的常设办事机构。按照章程规定,办公地点设在邯郸市,干部由邯郸市选派管理。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牵头筹备各种活动和会议,收集传递信息,组织协调包括各市联合协作项目在内的多种事项的落实,搞好服务等。
中原经济区-发展
近年来,经济区各成员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互通、衔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原有的高速公路互通之外,今年又修通了邯(郸)长(治)、长(治)晋(城)、晋(城)焦作、焦(作)新(乡)、鹤(壁)濮(阳)、聊(城)邯(郸)等高速公路,方便了往来,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2004年中原经济区联络处协调各成员市,绘制了全国第二个、北方第一个区域交通旅游图。旅游方面更是好戏连台,合作紧密,近年来先后召开了中原经济区旅游暨景区、景点推介大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经济区内景区、景点形成了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等多个旅游精品线路。中原经济区旅游联谊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共谋中原人游中原,中国人游中原,外国人游中原大计。
中原经济区 - 由来
中原经济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9月,由当时的邯郸市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历经24年风雨,与时具进,不断发展强大。有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十三市组成,包括山西省的长治市、晋城市;河北省的邯郸市、邢台市;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临清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焦作市、濮阳市、鹤壁市、济源市组成的跨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现在,河南省正在谋划的中原经济区,指河南省以及周边地区形成的以中原文化为纽带,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地区所形成的经济区。该区域以河南省为主体,涵盖晋东南、冀南、鲁西南、苏北、皖西北、鄂西北等周边地区,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脉相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紧密的地理空间。
中原经济区 - 优越地理位置
中原经济区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特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优势奠定了其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战略地位,赋予了它吸引力较大、辐射力较强的特点。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地区的结合部,增长潜力较大、成长力较强,是东、西、南、北经济对流的中转站和交汇点。它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重要基地之一,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它的物产和劳动力资源以及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对东部沿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处于我国由东向西的技术梯度和由西向东的资源梯度交汇区,对我国东西部发展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同时它处于中原腹地,又是革命老区,对全国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描绘本区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这里还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诞生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安阳、聊城、鹤壁的浚县,同时安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山河壮丽的太行风光、巧夺天工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光辉灿烂的文物遗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一区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形成了西有煤田、东有油田、西、北有铁矿的主要矿产分布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黄河、漳河、卫河、汾河横穿本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境,在华北地区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适宜的气候条件,肥沃坦荡的华北平原,为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四是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依托丰富的资源条件,中原经济区已经形成了具有综合发展、相对均衡的工业体系。
中原经济区 -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
中原经济区总行政区划面积9.7万平方公里,2008年,中原经济区区域总人口5630.9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568.8亿元,同比增长22.5%,人均GDP达到22362.8元,同比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46.4亿元,同比增长21.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5.7亿元,同比增长16.4%,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77.5亿元,同比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84.7亿元,同比增长34.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24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87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26.4亿元,同比增长23.2%;出口创汇完成838157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4.8元,同比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5047.9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40.7亿元,同比增长22.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21.5亿元,同比增长6.1%。中原经济区在1%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占全国3.5%的生产总值,养育了占全国4.2%的人口,完成了占全国3.3%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原经济区 - 主要合作成果
1985年以前,晋冀鲁豫四省交界许多地段,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省份,加上财政状况、重视程度的不同,很多路存在宽窄不同,质量不一,有的干脆就对不上头,成为了“断头路”;由于资源、信息的不共享,安阳和邯郸几乎同时都建立起了自行车厂,当时的经营状况比较理想,随着兄弟间竞争的残酷,盛极一时的状况难以维继,导致最后的破产。这种以行政区划为基本界限而各自为战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趋同等种种弊端,致使这一区域各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始终未得到显著提高。
24年来,得益于中原经济区的凝聚力,中原的人气合了,煤、铁、油,棉、面、果等分散的资源和特产聚合为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一)各类商贸活动不断,区域内合作日趋紧密
以开发中原地区资源为重点,以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为目的,开展了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联合与协作。一是举办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促进区域内商品流通。先后举办了安阳春节物资调剂会、长治轻纺产品交易会、聊城农副产品交易会、邢台协作项目洽谈会、邯郸食品博览会、北方糖酒博览会、国际建材博览会等等,成交额达300多亿元;二是协进协出各类物资,调剂余缺,互通有无,金额达260亿元;三是积极交流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000多项;四是为建设项目争取贷款和拆借资金。争取国家低息横向联合贷款1800万,拆借融通资金37亿元。
(二)改善交通功能,构建区域联系纽带
中原经济区瞄准影响和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交通问题,首先修通了一批地市间的断头公路,初步改善了区内交通状况。联合投资修建了馆(陶)聊(城)地方窄轨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跨省的地方铁路。以中原经济区名义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1994年架起了豫鲁边界上的东明黄河大桥,解决了两岸人民世世代代无桥的不便。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现在市与市之间基本实现了高速互通。区内京广线、京九线、邯济铁路穿越而过;京珠高速、青兰高速、二(连浩特)广(州)高速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邯郸机场、长治机场都已通航。目前,有关成员市正在联合推进邯(郸)黄(骅)铁路建设、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区域内大交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三)加快行业协作网络建设,打造合作平台
先后组建了包括发改、广电、旅游、文化、统计、人事、教育等部门在内的30多条行业协作网络,解决了一市一地一系统内部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现已成为中原经济区交流与合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板块。文化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掘区域民间共有文化资源,每年五一期间的举办“中原民间艺术节”已成为区域内代表性文化活动。旅游方面: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中原游”精品旅游旅游线路。编印了北方第一张打破行政区划、跨省绘制的交通旅游图——《中原经济区交通旅游图》(04年首发,07年再版);08年9月举办了首届“中原经济区(晋城)旅游交易会”。统计方面:定期发布统计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方面:2005年开通了成为北方区域经济区第一网——“中原经济网”,2009年创刊了平面信息刊物《中原瞭望》,同时不断提升《今日中原》画报质量,通过“一网一报一刊”,全方位反映各成员市经济社会发展,展示中原大地建设成就,寻找拓展合作互补领域,借鉴推广先进经验,调查研究提出对策。水利方面:2003年,河南省濮阳市与山东省聊城市密切协作,共同争取国家支持,顺利实施了金堤河干流疏通和彭楼引黄入鲁灌溉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区域灌溉排水问题。目前,有关成员市正在积极推进“引岳入鲁”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环保方面:2005年,邯郸市与安阳市联合查处了岳城水库上游的一些污染企业,解决了饮用水源地跨省界污染问题,保证了邯郸、安阳两市人民的饮水安全。2009年,邯郸市与濮阳市联合依法取缔了冀豫边界处的3家二硫化碳生产企业,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联防联控方面:2004年初,禽流感期间建立了区域内百县联防联控机制。2009年,长治、邯郸、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安阳三省七市气象部门在河南省安阳市正式成立区域减灾防灾协作区,联合抗旱、蓄水、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少协作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通过这些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有力促进了各成员市的优势互补、互动发展。
(四)高层专家高度关注,群力谋划合作远景
多年来,中原经济区走出中原,向专家学者请教,向友好经济区请教,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并取得了工作支持,探讨区域经济工作的新路子、新举措。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教授对中原经济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几乎走遍了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并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国家支持解决的问题向党中央、国务院做了专题汇报。社会发展战略专家、全国人大常委、环资委副主任冯之浚主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原经济区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为中原经济区的联合协作与发展理出了新思路,对后来横跨经济区的长(治)-邯(郸)-济(南)铁路和整个区域高速公路框架等区域性重大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大大提高了中原经济区的知名度。1994年,中原经济区聘请中国科学院的16名专家、学者组成课题小组,历时一年,完成了“中原经济区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研究”项目,为国家整体开发中原、深化区域联合与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委员会及有关部委领导长期关注、支持中原经济区工作,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产业对接,务实推进区域合作
2008年12月19日,中原经济区第十九届市长联席会在山东省临清市召开。会上,有关成员市共同签署了《协同物流战略框架协议》、《关于共同加快推进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的协议》、《关于联合加强漳河、卫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协议》、《邯、聊、临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意向书》等四个协议、意向,重点加强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方面的对接,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工作向务实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原经济区 - 市长联席会运行机制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是这一区域十三市自愿参加、跨地区、开放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宗旨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推进中原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组织原则是“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统筹协调,共同发展”。
按照章程规定,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设执行主席方和常任副主席方,执行主席方实行轮换制,每年一轮换,负责牵头组织经济区年度工作,并承办年度市长联席会议;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所在城市邯郸市为常任副主席方,更多履行对区域合作工作的协调、服务职能。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是经济区的最高组织形式和决策机构。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每年召开一次市长会议,由执行主席方承办,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项进行决策;每半年召开一次政府秘书长会议,对市长联席会所定事项进行协调落实;每季度召开一次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交流、沟通工作落实情况。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设秘书长一名,由常任副主席方邯郸市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秘书长领导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市贯彻落实市长联席会各项决议、决定。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常设办事机构,名称为“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市长联席会秘书长兼任;副主任若干名,由常任副主席方邯郸市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的领导成员常任、执行主席方承办市长联席会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轮流担任。办公地点设在邯郸市,办公室的年度工作归属执行主席方领导,人员由邯郸市选派管理。
中原经济区 - 内涵与特点
中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一般认为,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全部区域;而广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为什么中国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因为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粮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掌控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只要是太平盛世,中原地区就迅速发展,成为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而只要遇到战乱,中原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老百姓就遭殃。因此,战略地位特别重要。正是因为这样,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有3000多年期间,中原地区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兴,天下定”为世人熟知。
中原经济区,面积约29.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7亿,占全国1//8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6,其中夏粮占1/2,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重要。
中原经济区位置居全国之中,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积淀丰厚。但是,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08年,人均GDP只有1700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人均财政收入800余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3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约35%,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中原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能源原材料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中原经济区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内需增长空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中原地区1.7亿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央特别关注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方方面面有志之士的高度关注。
中原经济区 - 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
从大的背景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必要性。一是实现中原崛起的背景。“实现中原崛起”的概念提出已近20年,要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必须以大视角启迪大智慧,以大思路谋划大战略。二是促进中部崛起的背景。促进中部崛起,要求加快重点地区发展,形成“两横两纵”经济带。中原位于这一区域的交汇地带,是中部人口最密集、优势最突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可以在中部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的增长极,促进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三是完善全国经济布局的背景。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区域转型、完善区域布局的指导性文件和规划。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强化内陆战略支撑,完善全国经济布局。
从区域经济角度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可能性。其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该区域联系密切、使命相近,为了协同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先后成立了中原协作区、淮海经济协作区和黄河三角经济协作区。其二,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该区域优势明显,功能特殊,但远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高地,受其辐射和影响较小。因此,这个区域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自我配套能力较强。其三,这是一个承载重大使命的经济区域。中原位于京广、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主轴的交汇区域,构建中原经济区,发挥其战略腹地效应,可以为促进东中西互动、服务全国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全国区域发展大局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紧迫性。这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欠发达特征明显的区域。与全国比,该区域具有“三低”的特征,即人均水平低,产业层次低,城镇化水平低;克服“三低”,亟须谋划大战略。破解该区域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这“四难”问题,呼唤构筑新平台。该区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实现中原历史复兴需要寻求一个总抓手。所以,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大势所趋,使命所在,十分必要,十分紧迫。
中原经济区 - 战略定位
第一,全国“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保障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真正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其中,粮食核心区建设是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利益,务必要拿出得力措施,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同时,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发展效益。新型城镇化是切入点,对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要紧紧抓住全区城镇化率达到37%左右处于城镇化快速扩张期的历史机遇,以农村户籍改革为抓手,以资源节约和城乡和谐发展为核心,以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实力为依托,以加快建设郑汴都市区为突破口,建设和完善新型城镇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是区域发展的持久动力,要集中精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骨干工业企业,全面推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在特色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在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上寻求新突破。“三化”推进的难点在统筹协调,压力在“三农”,潜力在城镇化,动力在工业化,支撑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对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第二,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发挥该区煤炭、电力、电源、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大型装备制造、汽车、超硬材料等产业业已形成的工业优势,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投资持续升温、开发建设条件日益成熟的良好趋势,依托中心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激发青壮年人才的创新热情,让创新活力竞相涌流,扎实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在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提升优势工业产品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巩固和提高其全国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第三,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发挥地理位置居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郑州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的基础设施,提高调度能力,为全国铁路货运高效运转贡献力量。加快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的客运专线建设步伐,强化郑州高铁十字架的特殊地位。进一步改善郑州公路运输港的基础条件,提高郑州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地位。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业绩增长迅速的机遇,加快开辟国际航线步伐,完善周边配套机场基础设施,强化航空港功能,为区域中高端生产要素配置创造条件。
中原经济区 - 战略对策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锲而不舍,持续推动。同时要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大难题”,持续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虽然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但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面对国内外十分复杂的经济环境,还有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来,使河南的经济增长速度走在中部前列,赶上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强河南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辐射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好基础。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其一,要积极争取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二,要积极实施组合型城市发展战略,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和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等级地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建设两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产业集聚区)、发展两群(特色产业集群、中原城市群)、加快两转(农民向城镇转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基础上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切实保护大平原,建设国家大粮仓。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基本建设,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忽视粮食生产。既要保证耕地面积总量动态平衡,又要大力整理工业用地和城建用地,实行工业聚集发展、城市紧凑发展、用地集约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丘陵荒坡浅山滩涂整治,实行工业进山、城市靠山。
中原经济区 - 市长联席会办公室
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前身为“中原经济区联络处”,于1985年11月7日成立于河南新乡市,它是中原经济区的常设办事机构,编制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是参照公务员序列的局级部门,办公地点设在河北省邯郸市,干部由邯郸市选派管理。
市长联席会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一名(由市长联席会秘书长兼任)和副主任若干名。
市长联席会办公室的业务年度工作归当届执行主席方领导, 其主要任务是:
(1)根据经济区章程和有关决议,负责处理中原经济区的日常工作。
(2)在执行主席方的领导下,会同各成员市有关部门筹备、组织有关会议和活动。
(3)组织、协调各市联合协作项目的落实,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搞好服务。
(4)研究提出本区域内、外联合协作办法、意见,加强本区域内的联络工作。
(5)收集、传递信息,搞好接待服务。
(6)落实中原经济区市长年会工作任务和各成员市交办的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