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散
zhī sàn
  • 拼 音:zhī sàn
  • 注 音:ㄓㄧ ㄙ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发放,散发。 宋 苏辙 《乞赈救淮南饥民状》:“窃见顷立义仓,至今已将十年,所聚粮斛,数目甚多。每遇灾伤,未尝支散一粒,民情深所不悦。”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只怕你飞花儿支散养家钱,旋风儿推转团圆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操 军相距月餘,粮食将尽,致书於 孙策 ,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

  • 基本含义
    支散指事物分散、散乱,没有组织或秩序。
  • 详细解释
    支散形容事物分散开来,没有集中或组织起来的状态。支散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松散、无序、不集中的状态。
  • 使用场景
    支散常用于描述人群、团队、组织或事物的分散、散乱、无序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管理混乱、组织松散、目标不明确的团队或组织。
  • 故事起源
    支散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杂传》中,原文是“支散不聚”。支散的意思是分散,不聚集起来。在古代,支散常用来形容军队或人群的分散状态,表示军队或人群没有集结起来,没有统一行动。
  • 成语结构
    支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没有特别的结构。
  • 例句
    1. 这个团队管理混乱,工作一直支散着进行。2. 会议后,大家的注意力逐渐支散,无法集中在工作上。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支散的发音“散”,想象一堆东西被扔到空中,然后散落到地上,形成支散的状态。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支散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支散相关的成语,如支离破碎、支支吾吾等,可以帮助扩展对支散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支散地玩耍。2. 初中生:放学后,学生们支散地离开校园。3. 高中生:学习氛围不浓厚,同学们学习态度支散。4. 大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不善,成员们行动支散。5. 成年人:公司内部管理松散,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支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