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被骗人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职业被骗人 -简介

    职业被骗人,指的是表面上也是“受害人”,但这些人又不同于普通的被骗人,因为他们自己投入的本金极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投入本金,即使投入也是为了“抛砖引玉”。

    “职业被骗人”的共性是曾干过传销、直销等工作,并担任高管,个别人甚至还曾受到过刑事处罚,熟知各种操作手法,且具有很强的鼓动性,会借助不同平台进行所谓的“融资项目”,而且还会紧跟形势发展,利用国家扶持和鼓励的涉农、涉及民生等项目来博取投资人的信任、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案例

    涉案金额近亿元,受骗人数达3000多人,涉及全国20多个地区,仅在四川就涉及16个地市州的四川芝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集资诈骗一案于2010年10月29日被法院一审判决。

    2007年8月,四川芝元林产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芝元公司)因林权经营不善,无法继续经营,其法定代表人张蓉蓉经人介绍认识了张礼锋。张礼锋建议张蓉蓉以投资昭觉县马铃薯淀粉生产项目为平台,出售公司股权并向投资者许以高额股东津贴、市场推广津贴的方式进行“私募股权融资”。他的建议得到了张蓉蓉的同意,但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就连公司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也在案发后被查明系虚假出资。

    截至2008年9月案发,芝元公司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共计非法获取3400余人次9263万元投资款。这些资金实际投入昭觉县生产项目的只有780余万元,其余款项或用于返利给投资人及投资介绍人的股东津贴、市场推广费,或用于公司日常开支,或被公司少数高管人员非法占有,直至案发已所剩不多。

    承办检察官介绍说,从本案来看,被告人张蓉蓉、张礼锋等人采用的所谓“私募股权融资”,实际上带有“变相传销”的性质:投资人出资购买芝元公司的股权后即成为投资股东,可领取股权证,并享受每月8%的股东津贴,而且一年后不愿意继续投资可退股。

    案发后查明,本案中多数被告人在担任芝元投资公司招商引资部副部长、市场总监等职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社会公众宣传芝元投资公司的项目及推销公司股权,其以市场推广费等名义领取的报酬直接来源于投资人的投资款。办案检察官介绍,这些人被称为“职业被骗人”。

    检方表示,近年来,从查办的涉众性案件中都可看到这些“职业被骗人”的身影。检方分析,这些“职业被骗人”虽然如“击鼓传花”般终会有最后一棒,但由于他们处于公司运作的中上层、相对于其他被骗人来说信息灵通、优势较多,所以相信最后一棒不会落在自己手中。“只是这一次,由于司法机关查处四川芝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犯集资诈骗罪来得太快、太突然,他们中的大多数‘职业被骗人’还没有来得及撤退,就被锁定了……”检方表示。

  • 基本含义
    指在职业生涯中受到欺骗或被人利用的人。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形容那些在工作中被他人欺骗或利用的人。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经验、信任他人或者被不诚实的人所蒙骗。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职业生涯中保持警惕和小心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工作中被欺骗或被人利用的人。它可以用于职业培训、工作讨论或者提醒他人保持警惕。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故事。据说,有一个叫做“张三”的年轻人,他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司老板的人。这个人以高薪、好待遇等诱惑张三,让他加入公司。然而,当张三开始工作后,他发现这个所谓的公司实际上是一个骗局,他被骗了很多钱。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们警示职业生涯中要小心被骗的故事,后来衍生出了成语“职业被骗人”。
  •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 例句
    1. 他在新公司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个职业被骗人。2.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成为职业被骗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职业被骗人”与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例如张三被假公司欺骗的故事。也可以通过画一个被骗的人的形象,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职业和欺骗相关的成语,如“职业道德”、“不诚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职业被骗人,所以我会好好学习,不相信陌生人的承诺。2. 初中生:我听说过一些职业被骗人的故事,所以我会在找工作时多加小心,不轻易相信他人。3. 高中生: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必须警惕职业被骗人的存在,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