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改革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

    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应该说,这种制度模式在当时较低水平的消费层次上,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

  • 详细解释


     改革之始

    住房制度改革起始于1980年邓小平关于住房问题的讲话,当时谈到住宅问题,邓小平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考虑买房合算”。此后,房改大致经历了试点售房(1979~1985年)、提租补贴(1986~1990年)和以售带租(1991~1993年)等改革阶段,以及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1994-1997年)阶段。

    全面推进

    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开启了城镇住房制度正式改革之路。该文件提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同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

    改革深化

    而房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则是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该文件宣布全国城镇从1998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再往后,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文),提出:各地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

    改革的意义

    应该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而为,但除此之外,还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内在动因。这主要是,在当时旧的福利分房制度条件下,由于租金低廉,无法维持正常的房屋维护,而且使政府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配以收入分配调整政策,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而住房货币化的登台,正好可以成为拉动内需的最好办法,启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结构。

  • 基本含义
    住房改革指的是对住房制度和政策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解决住房问题和提高人民居住条件。
  • 详细解释
    住房改革是指通过对住房制度和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以解决住房问题和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的行动。这一改革旨在提供人民更多的住房选择和保障,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
  • 使用场景
    住房改革常常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政策文件中。同时,人们也会在讨论住房问题、城市发展等相关话题时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住房改革是一个现代词语,没有明确的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住房改革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分别是“住房”和“改革”。
  • 例句
    1. 政府正在推行住房改革,以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2. 住房改革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住房改革”与改善居住条件和解决住房问题的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反复阅读和使用这个成语,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住房制度和政策,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探讨住房改革对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未来的住房改革能让每个人都有干净漂亮的家。2. 初中生:住房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3. 高中生:住房改革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