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疏
zì shū
  • 拼 音:zì shū
  • 注 音:ㄗㄧˋ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北史·李彪传》:“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
    (2).犹自解。 宋 苏洵 《六经论·书论》:“ 伊尹 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 周公 为之,纷纷乎急於自疏其非篡也。”

  • 基本含义
    自己疏远自己,主动与人疏远。
  • 详细解释
    自疏是指一个人主动疏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比如自卑、自傲、自我保护等。自疏的人往往不愿意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他们通常会远离社交圈子,独自行动。
  • 使用场景
    自疏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或者主动疏远他人的行为。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与他人保持距离的状态。
  • 故事起源
    自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个人因为不愿与他人交往而自我隔绝,最终导致了孤独和孤立。
  • 成语结构
    自疏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自”和“疏”。其中,“自”表示自己,“疏”表示疏远。
  • 例句
    1. 他从小就比较内向,常常自疏于他人。2. 她因为自卑而自疏,很少与他人交流。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自疏这个成语:1. 将“自疏”这个成语与“自己疏远自己”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2. 将“自”和“疏”这两个字的拼音组合起来,形成“zì shū”的发音,帮助记忆其发音。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深入学习自疏这个成语:1. 深入了解自疏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自疏的问题。2. 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成语,比如“自卑”、“自满”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喜欢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总是自疏于同学们。2. 初中生:她因为自卑而自疏,不愿意与同学们交流。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没有朋友,总是自疏于他人。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自疏于他人。5. 成年人:他工作繁忙,很少与同事交流,自疏于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