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训
yì xùn
  • 拼 音:yì xùn
  • 注 音:ㄧˋ ㄒㄩ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大义的垂训。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曲从义训,以示大顺。”
    (2).泛指教诲。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而况皇帝陛下处父子之间,常先义训,君臣之际,每狥公言。” 元 郝经 《浑元刘先生哀辞》序:“格言义训,虽屡得闻,而顽钝椎鲁之资,桿棘而不入。”
    (3).对字义、词义的解释。别于“音训”、“形训”而言。《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 颖达 与 颜师古 、 司马才章 、 王恭 、 王琰 受詔撰《五经义训》,凡百餘篇。”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将欲更 汉氏 也,羣师互有短长,非深於义训,勇於割闻者,不能也。”

  • 基本含义
    指通过言辞或行动来表达对道义、道德规范的教导和训诫。
  • 详细解释
    义训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义指道义、道德规范,训指教导、训诫。义训强调通过言辞或行动来教育他人,使其遵循道义和道德规范。
  • 使用场景
    义训常用于形容教育、熏陶他人,或者形容通过言辞或行动来向他人传达道义和道德规范。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记载:“教亦有方,务在义训。”这里的“义训”指的是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道义观念。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了成语,用来形容通过言辞或行动来教育他人。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以义训的方式教育他们。2. 在这个家庭中,父母非常重视义训,他们通过言行来教育孩子们遵循道义。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义训与教育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老师通过言辞或行动来教育学生,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和道德观念,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成语和俗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义训的方式教育我们要守时。2. 初中生:家长通过义训的方式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3. 高中生:老师常常用义训的方式教育我们要独立思考。4. 大学生:大学教育应该注重义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