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
yī hè
  • 拼 音:yī hè
  • 注 音:ㄧ ㄏ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指一个小笙。《仪礼·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 郑玄 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按:《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2).和协;和谐一致。《淮南子·本经训》:“安则止,激则行,通体于天地,同精於阴阳,一和于四时。” 高诱 注:“一,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离同则肝胆为 胡 越 ,合异则万殊而一和。”《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内,一和之壤。”
    (3).一会;一番。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説与我每一和,又説与我公一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 元 石德玉 《黄粱梦》第四折:“睡朦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 基本含义
    和谐、团结一致
  • 详细解释
    一和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一”和“和”。一和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团结一致、和谐相处。它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共同目标或困难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达到和谐的状态。
  • 使用场景
    一和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团队合作、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情况。它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和谐相处的渴望。
  • 故事起源
    一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庄子·逍遥游》一书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一和子的人,他非常善于与人和谐相处,因此得到了众人的尊敬和赞扬。后来,人们用“一和”来形容和谐相处的状态。
  • 成语结构
    一和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成员之间的一和合作。2. 家庭的和睦需要家人之间的一和相处。3. 社会的和谐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努力,共同营造一和的氛围。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一和”与和谐相处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大家庭团聚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享受快乐时光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并理解“一和”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其他与和谐相处相关的成语,如“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才能实现一和的班集体。2. 初中生:只有大家团结一心,互相支持,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一和的成绩。3. 高中生:在班级中,我们要保持一和的关系,共同努力,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