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婆
zhāi pó
  • 拼 音:zhāi pó
  • 注 音:ㄓㄞ ㄆ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念佛吃斋的老年妇女。 艾芜 《手》:“她在晚年吃了长斋,每逢初一、十五,便要在 观音菩萨 面前念经一通,还同一些斋婆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朝过 峨嵋山 。”

  • 基本含义
    指人过于勤俭节约,连自己的生活都过得很苦,但对别人却很慷慨,乐于帮助。
  • 详细解释
    斋婆是由“斋”和“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斋”指戒除肉食,只吃素食,“婆”指婆婆。斋婆原指佛教寺庙中的婆子,她们过着非常勤俭节约的生活,甚至自己都过得很苦,但对别人却非常慷慨,乐于帮助。后来,斋婆成为一个比喻,形容人过于勤俭节约,甚至过着苦日子,但却对别人很慷慨,乐于助人。
  • 使用场景
    斋婆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过于勤俭节约,甚至过着苦日子,但对别人却非常慷慨,乐于助人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简朴,但对他人的帮助却毫不吝啬。
  • 故事起源
    斋婆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孟子曾经去拜访荀卿,看到荀卿家的门窗破旧破败,家中的家具也是破破烂烂的。孟子对荀卿说:“你家的门窗破旧,家具破烂,是不是过得很苦?”荀卿却回答说:“是的,我过得的确很苦,但是对于有需要的人,我却非常慷慨,乐于帮助。”后来,人们就用“斋婆”来形容过着苦日子却慷慨助人的人。
  • 成语结构
    主语+过于勤俭节约+但对别人却非常慷慨,乐于助人
  • 例句
    1. 他过着斋婆的生活,自己过得非常苦,但对他人却非常慷慨。2. 她是一个斋婆,虽然自己的生活很简朴,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斋婆这个成语与佛教寺庙中的婆子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她们过着非常勤俭节约的生活,但对别人却非常慷慨,乐于助人的场景,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寺庙中的婆子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深入了解斋婆这个成语的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一个斋婆,她自己过得很苦,但总是乐于帮助别人。2. 初中生:虽然他的家境不好,但他过着斋婆的生活,对别人非常慷慨。3. 高中生:她是一个斋婆,尽管自己的生活很简朴,但总是乐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