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
guó zǐ
  • 拼 音:guó zǐ
  • 注 音:ㄍㄨㄛˊ ㄗ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
    (2).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 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 ,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 艺 字 世文 ,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国子监之讹》:“ 汉 以前,统名太学…… 晋 咸寧 间,始专名国子, 隋 又改学为监。”

  • 基本含义
    指天下的学生,也指国家的学问、教育事业。
  • 详细解释
    国子,本指帝王的儿子,后来泛指全国的学生。成语中的“国子”指的是国家的学问、教育事业。表示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学问修养。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国家的教育事业或学问水平。可以用来赞美一个国家的教育成就,或者用来批评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低下。
  • 故事起源
    国子是古代中国的一所最高学府,是培养国家官员的重要学校。成语“国子监”是指国子学校的监督机构。由于国子学府的地位崇高,因此“国子”成为了指代国家教育和学问的象征。
  • 成语结构
    国子是一个名词,没有固定的成语结构。
  •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国子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2.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子在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国子”这个词语来记忆,将其与国家的教育和学问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国子学府和国子监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子的学生们每天都要认真学习。2. 初中生: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考上了国子学府。3. 高中生:国子的教育水平一直是我们学习的目标。4. 大学生:我希望将来能为国家的国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5. 成年人:国子的学问渊博,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