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
xiāo gǔ
  • 拼 音:xiāo gǔ
  • 注 音:ㄒㄧㄠ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 基本含义
    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 详细解释
    箫鼓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两种乐器,箫是一种竹制的吹奏乐器,鼓是一种敲击乐器。箫鼓声悦耳动听,常常用来表达喜庆和欢乐的氛围。在成语中,箫鼓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或热闹的气氛。
  • 使用场景
    箫鼓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各种喜庆的场合,如婚礼、节日庆祝、宴会等。也可以用来形容热闹的气氛,如人声鼎沸、欢呼雀跃的场景。
  • 故事起源
    箫鼓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了魏公子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孔子问魏公子,什么样的音乐最能表达快乐和欢乐的情感,魏公子回答说:“箫鼓之音,乐也。”这个对话成为了箫鼓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主语 + 箫鼓
  • 例句
    1. 在婚礼上,箫鼓喧天,欢声笑语不断。2. 他们家庆祝生意兴隆,箫鼓喜庆,热闹非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箫鼓的形状和声音与喜庆和欢乐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记忆。可以想象箫鼓声音悦耳动听,在喜庆的场合中奏响,让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音乐和欢乐相关的成语,如欢天喜地、笑逐颜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学校举行了一场文艺演出,箫鼓声把校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2. 初中生: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箫鼓喧天,人们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3. 高中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音乐晚会,箫鼓声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欢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