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节
yí jié
  • 拼 音:yí jié
  • 注 音:ㄧˊ ㄐ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仪节 yíjié
    (1) [ceremony]∶仪式礼节
    婚姻亦有一定仪节,其中“抢婚”是项特别的习俗
    (2) [etiquette]∶礼仪;礼节

  • 详细解释

    (1).礼法;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成郑瞀》:“妾闻妇人以端正和颜为容,今者大王在臺上而妾顾,则是失仪节也。”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舒详闲雅,仪节孔备。”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其事父母,视寝,视膳,视药,恪有仪节,深心欵然。”
    (2).谓仪礼的程序形式。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曾子》十篇,儒言纯粹在《孟子》上,投壶仪节,较《小戴》为详。” 茅盾 《追求》一:“这是每次遇见时照例的仪节。”

  • 基本含义
    指仪式庄重,礼节严肃。
  • 详细解释
    仪节是由“仪”和“节”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表示举止庄重,遵守礼节。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恪守礼仪,庄重有序。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庄重、举止得体,尤其在正式场合或重要场合中,要求遵守礼仪的时候使用。
  •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十一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鲁国的襄公为了纪念先祖,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仪式。在仪式中,襄公严肃庄重,恪守礼节,表现得非常端庄。后来,人们用“仪节”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庄重,遵守礼节。
  • 成语结构
    主要由名词“仪”和名词“节”组成。
  • 例句
    1. 在重要的场合,他总是仪节庄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仪节举止得体,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3.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应该注意仪节,代表政府的形象。
  • 记忆技巧
    可以把“仪节”与庄重、恪守礼节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如“礼尚往来”、“礼貌待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学生在校园里举止都很仪节,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时刻保持仪节,尊敬师长,遵守校规。3. 高中生:我们参加毕业典礼时要注意仪节,穿着整齐,举止庄重。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我们要注意仪节,与他人交流时要尊重对方的感受。5. 成年人:在工作场合,我们要保持仪节,遵守职业道德,不做出不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