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体
yì tǐ
  • 拼 音:yì tǐ
  • 注 音:ㄧˋ ㄊ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奏议文章的体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若乃 张敏 之断轻侮, 郭躬 之议擅诛, 程晓 之驳校事, 司马芝 之议货钱, 何曾 蠲出女之科, 秦秀 定 贾充 之諡。事实允当,可谓达议体矣。”

  • 基本含义
    指议论的内容和方式。
  • 详细解释
    议体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议”表示讨论、辩论,第二个字“体”表示形式、方式。议体指的是讨论或辩论的内容和方式。这个成语主要强调辩论或讨论的方式和规范。
  • 使用场景
    议体一词通常用于讨论、辩论的场合,特别是在正式的会议、学术研讨会、辩论赛等场合中。它可以描述辩论的内容和方式,也可用于指导辩论或讨论的规范。
  • 故事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非常注重国家的治理和政策的制定,他经常召集贤士和智者进行讨论和辩论。为了规范这些讨论和辩论的方式,齐襄公制定了一套辩论的规则和程序,称之为“议体”。这个“议体”成为了齐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议体是一个名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都遵守着严格的议体,互相尊重地进行讨论。2. 辩论赛上,选手们紧紧围绕着议体展开激烈的辩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大家庭的餐桌上,每个人都在讨论、辩论不同的议题,而你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着他们的讨论和辩论方式,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议体”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讨论、辩论相关的成语,例如“辩证”、“论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进行了一场有关环保的议体,大家都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组织了一场有关文化传承的议体,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3. 高中生: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议体,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了深入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