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书
zǐ shū
  • 拼 音:zǐ shū
  • 注 音:ㄗㄧˇ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道经。《汉武帝内传》:“地真素诀,长生紫书。”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云笈七籤》卷五一:“有青鸟来翔,口衔紫书,集於玉轩。”
    (2).帝王的诏书。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紫书下,应问 长卿 才。” 唐 刘禹锡 《为杜司徒谢赐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印荣加於厚夜。”

  • 基本含义
    指古代帝王的诏书或敕令。
  • 详细解释
    紫书原指帝王的诏书,因为古代帝王的诏书是用紫色的墨书写的,所以被称为紫书。后来,紫书也用来指代其他高级官员或重要人物的命令或指示。
  • 使用场景
    紫书一词较为古代,现在在口语中使用较少,一般在历史文化研究、古代文学研究等领域中会出现。
  • 故事起源
    紫书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用来描述汉代帝王的诏书。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一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体为“紫书”,没有其他结构。
  • 例句
    1. 古代帝王的紫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2. 领导发出的紫书必须严格执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进行记忆。可以想象古代帝王手持紫色的诏书,代表着他们的权威和命令。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帝王的制度和诏书的重要性,以及古代文化中的其他相关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给我们的作业就像是紫书一样,我们必须要按时完成。2. 初中生:在古代,帝王的紫书是无法违抗的。3. 高中生: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紫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古代的故事。4. 大学生:在历史研究中,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紫书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