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合浦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zhū huán hé pǔ ㄓㄨ ㄏㄨㄢˊ ㄏㄜˊ ㄆㄨˇ

    珠还合浦(珠還合浦)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郡 海出珠宝。原宰守并多贪秽,采求无度,珠遂徙于邻境 交阯郡 界。及 孟尝 赴任,革易前弊,未逾岁,去珠复还。后遂用“珠还合浦”比喻失而复得或去而复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古今诗话》:‘ 羊方諤 上 广 守诗:“鱷徙恶溪 韩吏部 ,珠还 合浦 孟尝君 。”’殊不知珠还 合浦 ,乃 后汉 孟尝 ,不可以 孟尝君 迁就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珠还 合浦 重生采,剑合 丰城 倍有神。” 清 诸联 《明斋小识·儿失复归》:“令妻来认,见耳后有疤,臂上列红痣,信为己出,遂得珠还 合浦 。”

  • 基本含义
    比喻失散的亲人重逢,或分离的事物重新合并。
  • 详细解释
    珠,指珍珠;合,指合并;浦,指江河湖海。珠还合浦原指珍珠离开江河湖海后又回到水中,比喻失散的亲人重逢,或分离的事物重新合并。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亲人重逢、事物重新合并等情境。可以用来表达家人团聚、友谊重归、事物完整的情感。
  • 故事起源
    珠还合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卷二十二·王羲之传》中。据说,在晋朝时期,王羲之曾经离开故乡,远赴京城任职。在他离开的时候,他的母亲送给他一颗珍珠,希望他能够珍惜这份亲情。然而,不久后,王羲之的母亲去世了。王羲之非常伤心,他决定将母亲送给他的珍珠扔进了水里。几年后,王羲之回到故乡,他在渔民的网中捞到了一颗珍珠,这颗珍珠正是他当初扔进水里的那颗。这个故事成为了珠还合浦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珠还合浦是一个四字成语,形式为名词+动词+名词+名词。
  • 例句
    1. 他们多年后在海边重逢,真是珠还合浦。2. 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将这两个分离的部分合并了,真是珠还合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珍珠回到水中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或者通过类似“失散重逢”的场景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亲情、友情、事物合并相关的成语,如“水滴石穿”、“情同手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好朋友好久没见面了,终于在学校门口珠还合浦了。2. 初中生:我很小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外地上学,直到高中才回到家乡,感觉真的是珠还合浦。3. 高中生:我小时候和姐姐因为各自的学业分开了,现在姐姐也上大学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真的是珠还合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