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耨
hāo nòu
  • 拼 音:hāo nòu
  • 注 音:ㄏㄠ ㄋ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除草。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四:“朝朝荷锄往,薅耨忘疲倦。”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利用职务之便,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私利。
  • 详细解释
    薅耨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薅的意思是用手拔取、摘取,耨是古代农具,用来耙地、整理土壤。薅耨的意思是指人们利用职务之便,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私利。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一些人滥用权力,违背法律道义,以谋取个人利益。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滥用权力、违法乱纪的人。可以用在新闻报道、社会评论、政治漫画等场景中。
  • 故事起源
    薅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私自动用国家的农具耨地。他薅了很多草,卖掉换取了大量的金钱。后来,这个官员的行为被揭发了,他因此被处罚。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滥用权力、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私利的人。
  • 成语结构
    薅耨是一个由两个动词构成的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滥用职权的行为。
  • 例句
    1. 这个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薅耨了很多公款。2. 他以不正当的手段薅耨了一大笔钱财。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薅耨与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的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利用耙地的耨子,不是为了种植和农作物,而是为了获取私利。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腐败、贪污等,以了解更多有关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薅耨别人的文具。2. 初中生:一些官员为了个人利益,薅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3. 高中生:这部电影揭示了一些人如何薅耨国家的财富。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高管利用职务之便,薅耨了巨额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