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含义
- 指不顾生死,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正义或他人利益而奋不顾身。
-
- 详细解释
- 殒身不恤是由“殒身”和“不恤”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殒身意为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恤意为不顾、不顾忌。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不顾自身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正义或他人利益而奋不顾身的精神。
-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追求正义、保护他人或为了公共利益而毫不犹豫地付出一切,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可以用来形容英勇的战士、无私的救援人员、为社会公益事业奋斗的人等。
-
- 故事起源
- 殒身不恤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魏国的公子列因为忠于国家,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奋不顾身地为国家效力,最终殉国而亡。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被后人称为“殒身不恤”。
-
- 成语结构
- 殒身不恤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性成分组成。其中,“殒身”表示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恤”表示不顾、不顾忌。
-
- 例句
- 1. 他为了救人,殒身不恤,最终成为了英雄。2. 面对危险,他毫不犹豫地殒身不恤,为了保护他人。
-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殒身不恤”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英勇无畏的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为了正义和他人利益而奋不顾身。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具有相似主题的成语,如“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等,以拓展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保护同学不受欺负,殒身不恤地与恶霸战斗。2. 初中生:在地震中,许多救援人员都殒身不恤地冲进危险区域,帮助被困的人们。3. 高中生: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军人们宁愿殒身不恤,也要保卫祖国的领土。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殒身不恤”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