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冉
yǎn rǎn
  • 拼 音:yǎn rǎn
  • 注 音:ㄧㄢˇ ㄖ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掩苒 ”。1.披靡,偃倒。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緑,蓊葧香气。” 宋 苏轼 《和饮酒》之三:“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2).摇曳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池荷掩冉於左右,陇菊迤邐於东西。”
    (3).柔弱貌。 宋 苏辙 《寓居》诗之四:“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宋 陆游 《感怀》诗:“阡眠香草茂,掩苒烟柳弱。”
    (4).轻盈柔美貌;柔和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临卭李生》:“女从水面掩冉而返。” 宋 辛弃疾 《喜迁莺》词:“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5).萦绕貌。 宋 王质 《游东林山水记》:“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緑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明 高启 《焚香》诗:“乍飘犹掩冉,将断更氤氲。”

  • 基本含义
    掩盖、遮蔽。形容事物隐蔽、不显露。
  • 详细解释
    掩冉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掩”和“冉”两个字组成。掩指遮盖、隐藏,冉指慢慢、渐渐。掩冉的含义是遮蔽事物,使其逐渐不显露出来。
  • 使用场景
    掩冉常用于形容事物隐蔽、不显露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物体的特征等。
  • 故事起源
    掩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郑国庄公的人,他曾经负责管理国家的机密文件。为了保护国家的机密,他将文件藏在了一块石头下面,并且用泥土和草堆满了上面,使得文件看起来像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样一来,就能够掩蔽住文件的存在,使得外人无法察觉。后来,人们就用“掩冉”来形容事物隐蔽、不显露的状态。
  • 成语结构
    动词短语。
  • 例句
    1. 他的才华被他的谦虚所掩冉。2. 这座建筑被绿树和花草所掩冉。3. 她的眼神里掩冉着一丝忧伤。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掩冉的发音“yǎn rǎn”与“烟染”进行联想。烟染是一种将物体染成烟雾状的技术,使其不再显眼。通过这个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掩冉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掩冉相关的成语,如掩人耳目、掩耳盗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玩具藏在了书包里,掩冉了它的存在。2. 初中生:他的表演技巧掩冉了他的紧张心情。3. 高中生:这幅画的色彩掩冉了画家的内心世界。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创新点被其他团队所掩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