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诬
xū wū
  • 拼 音:xū wū
  • 注 音:ㄒㄩ 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犹虚诞,虚妄。《左传·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唐 孔颖达 疏:“盖贱其虚诬,鄙其妖妄,故无所取之也。”《旧唐书·皇甫鎛传》:“事皆罔蔽,言悉虚诬,远近咸知,朝野同怨。”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第四着:愁反间,逆料虚诬。” 章炳麟 《东夷》诗之六:“一朝时世异,谱牒皆虚诬。”
    (2).捏造事实加以毁谤或陷害。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恶直之人,憎於非党……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吾闻 晋 之 宣 、 景 、 文 、 武 四帝,居亲丧皆毁瘠踰制……于时天下之在重哀者,咸以四帝为法,世人何独不闻此而虚诬高人,不亦惑乎?”

  • 基本含义
    虚假的指控或诬陷。
  • 详细解释
    虚诬是由“虚”和“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虚指没有根据或实质的,诬指诬陷、诋毁。虚诬指的是没有根据或实质的指控或诬陷他人。
  • 使用场景
    虚诬多用于形容别人毫无根据地对他人进行指控或诬陷的行为。常见于社交媒体的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场景。
  • 故事起源
    虚诬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贾谊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朝廷中曾被人诬陷为谋反,最终被废黜。这个故事表达了被人毫无根据地诬陷的痛苦和无奈。
  • 成语结构
    虚诬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形容词“虚”修饰动词“诬”。
  • 例句
    1. 他被人虚诬了好几次,真是太冤枉了。2. 在网络时代,虚诬成了一些人攻击他人的常用手段。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虚诬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空中虚空中进行诬陷,形象生动,易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学习了虚诬这个词语后,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如“毫无根据”、“诬陷”,以加深对虚诬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虚诬我说我偷了他的铅笔,可是我从来没有拿过。2. 初中生:有些同学喜欢虚诬别人,这是不对的。3. 高中生:在网络上,有些人故意虚诬他人,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4. 大学生:法律应该严惩虚诬行为,保护公民的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