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尸
zuò shī
  • 拼 音:zuò shī
  • 注 音:ㄗㄨㄛˋ ㄕ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祭祀时以臣下或晚辈象征死者神灵,代死者受祭,称为“尸”。 殷 代之尸坐于堂上受祭,称为“坐尸”。《礼记·郊特牲》:“坐尸於堂。” 郑玄 注:“尸来,升席,自北方坐于主北焉。”《公羊传·宣公八年》“犹绎,万入,去籥” 汉 何休 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 夏 立尸, 殷 坐尸, 周 旅酬六尸。”
    (2).犹坐享。《陈书·宗元饶传》:“爵由恩被,官以私加,无德无功,坐尸荣贵。”

  • 基本含义
    指坐在已故人的尸体上,比喻对死者的不尊重和不恭敬。
  • 详细解释
    成语“坐尸”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迷信观念,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尸体上停留一段时间。这个成语用于形容某人对已故人的不敬之举,表示对死者的不尊重和不恭敬。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某人对待已故人不够尊重或不恭敬的情况,比如不尊重祖先、不尊重前辈、不尊重故人等等。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儿子对待自己已故的父亲非常不恭敬,他甚至坐在父亲的尸体上吃饭。这种不敬之举引起了他人的痛斥,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动词短语+名词,表示动作和对象。
  • 例句
    1. 他竟然坐在祖先的棺材上喝酒,真是坐尸不忌。2. 作为一个学者,他应该对先辈们怀有敬意,而不是坐尸不恭。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一个尸体上,这样会感到非常恶心和不舒服,因此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和尊敬祖先的文化传统,以及其他与尊重和恭敬相关的成语和习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在讲台上打闹,这样的行为就是坐尸不忌。2. 初中生: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努力和付出,不能坐尸不恭。3. 高中生:对待历史和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不能坐尸不忌。4.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坐尸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