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节
zhì jié
  • 拼 音:zhì jié
  • 注 音:ㄓㄧˋ ㄐ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志向和节操。《汉书·叙传上》:“﹝ 班伯 ﹞家本北边,志节忼慨,数求使 匈奴 。”《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如今有志节担当大事人,亦须有平阔广大之意始得。” 明 唐顺之 《答王生宗道书》:“ 唐君 诚志节之士,所惜平生未与之接,不能得其心胸面目之详。” 严复 《救亡决论》:“总之,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於无用之地,堕坏志节於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 基本含义
    指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 详细解释
    志节是由“志向”和“节操”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志向指一个人的志愿和目标,节操指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准则。志节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那些坚守正义、不屈不挠、不受诱惑和威胁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表扬有志向、有品德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背离初心、丧失原则的人。
  • 故事起源
    志节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讲述了鲁国大夫子贡在鲁桓公面前坚决主张抵抗晋国侵略的事迹。子贡因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为桓公的压力所动摇,最终得到了桓公的赞赏和支持。从此以后,“志节”一词被用来形容那些坚守信念、不畏艰难困苦的人。
  • 成语结构
    志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属于四字成语的一种。
  • 例句
    1. 他在艰难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坚定的志节。2. 这位年轻人具备了高尚的志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志节”拆分为“志”和“节”,并联想到一个人立志追求理想,并且坚守原则和道德准则的形象。同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坚守初心,保持高尚的品德。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志”和“节”的成语,如“忍辱负重”、“忠诚耿直”等,来扩展对于志向和品德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做一个有志节的好孩子。2. 初中生: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志节。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志节,不被外界干扰。4. 大学生:志节是我们坚守的底线,不可轻易妥协。5. 成年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志节,不失去初心。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志节”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