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檠
hán qíng
  • 拼 音:hán qíng
  • 注 音:ㄏㄢˊ ㄑ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寒灯。 北周 庾信 《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薰火香盈絮。” 宋 刘克庄 《得曾景建书》诗:“何日断原荒涧畔,一间茅屋对寒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秋夜女工》:“我欲对此寒檠,做些针指,不知婶婶意下何如?”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冷漠、冰冷、无情。
  • 详细解释
    寒檠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寒”和“檠”两个字组成。其中,“寒”表示冷,寒冷的意思;“檠”表示木制的门槛。寒檠原指门槛上的冷风,引申为冷漠、冰冷、无情的意思。
  • 使用场景
    寒檠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冷漠、冰冷、无情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冷淡,也可以形容事物给人的感觉冷冰冰的。
  • 故事起源
    关于寒檠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对待朋友总是寒檠一样,从来不曾给予任何帮助。2. 这个人的眼神总是寒檠冷漠,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寒檠”与冷风吹过门槛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寒檠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了解寒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冬天的风吹过门槛时,我感到寒檠扑面而来。2. 小学生:他对待同学总是寒檠一样,从来不曾主动帮助别人。3. 初中生:这个人的眼神总是寒檠冷漠,让人感觉很难接近。4. 高中生: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带着寒檠的面孔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