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体派
yuàn tǐ pài
  • 拼 音:yuàn tǐ pài
  • 注 音:ㄧㄨㄢˋ ㄊㄧˇ ㄆㄞ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中国 画的一个流派。 南宋 翰林图画院画家 赵伯驹 、 李唐 、 刘松年 、 马远 、 夏珪 等人的绘画风格。 赵 、 李 、 刘 所作,多青绿巧赡;至 马 夏 乃肆意水墨,披笔粗皴,而形成苍劲之风。 明 时以 陈暹 、 周臣 、 唐寅 、 仇英 等为此派画风的承继者。参见“ 院画 ”。

  • 基本含义
    指在学术或艺术方面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一派人物或流派。
  • 详细解释
    院体派是中国古代文化领域的一个词语,指的是在学术或艺术方面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一派人物或流派。这个词语源于中国古代官方学术机构“院”,其中培养了许多文人学士。院体派的成员通常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或艺术规范,而是倾向于开拓新的思路和风格。
  • 使用场景
    院体派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在某个领域中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人或流派。可以用于讨论文学、艺术、学术、设计等领域中的不拘一格和突破传统的作品或观点。
  • 故事起源
    院体派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鹤林玉露》一书中。杨慎认为,古代文人学士的创作风格受到官方学术机构的束缚,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因此,他提出了“院体派”这一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在学术或艺术方面追求独特风格和创新思维的人。
  • 成语结构
    院体派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院”和“体派”。其中,“院”指的是古代官方学术机构,而“体派”表示一派人物或流派。
  • 例句
    1. 他的作品完全符合院体派的风格,充满了独特的思考和创新的元素。2. 这位画家是当代院体派艺术家的代表,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 记忆技巧
    将“院体派”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院”和“体派”。可以将“院”想象成一个学术机构,而“体派”则表示一派人物或流派。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院体派的相关内容,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学术的发展历程。还可以阅读相关的文化史书籍,了解不同时期的学术和艺术思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画画,我想成为一名属于院体派的画家。2. 初中生:我在写作文的时候,尽量避免套用模板,希望能有一种院体派的风格。3.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对于传统观点有所质疑,更倾向于院体派的解读方式。4. 大学生:我希望在我的论文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思考和创新的观点,以体现院体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