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铧
zhí huá
  • 拼 音:zhí huá
  • 注 音:ㄓㄧˊ ㄏㄨㄚ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农具名。即踏犁,今称大锹。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长鑱﹞古谓之蹠鏵,今谓之踏犂。”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耕织·鑱》:“长鑱,柄偃而曲,上有横木如拐,以两手按之,用足踏其鑱柄后跟,其锋入土,乃捩柄而起墢也。古谓之蹠鏵,今谓之踏犂。”

  • 基本含义
    指带刺的脚底板,比喻言辞尖锐刻薄,伤人自尊。
  • 详细解释
    跖铧是由“跖”和“铧”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跖”字是指脚掌底部;“铧”字是指装在脚掌底部的铁板,上面有尖锐的刺。跖铧成语比喻人说话尖锐刻薄,伤人自尊。
  • 使用场景
    跖铧一词多用于形容言辞尖锐刻薄,伤人自尊的情况。例如,当某人说话过于尖刻,伤害到他人时,可以用跖铧来形容他的言辞。
  • 故事起源
    跖铧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高祖本纪》。故事中,刘邦在攻打赵国时,赵王派遣使者前来与刘邦商议投降事宜。刘邦对使者的傲慢态度感到非常不满,于是他拿起了地上的跖铧,用力踩在使者的脚上,表达了自己对使者言辞的不满和愤怒。
  • 成语结构
    跖铧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的话总是带有跖铧,让人听了很不舒服。2. 小明说话太过尖锐,总是用跖铧来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跖铧的形象与尖锐的刺相连,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脚底下有许多尖锐的刺,每次他说话时,这些刺都会刺伤他人。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言辞尖锐刻薄相关的成语,如刺人耳目、嚣张跋扈等,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话带有跖铧,让我很伤心。2. 初中生:她经常用跖铧的话伤害别人,真是太刻薄了。3. 高中生:他的讽刺言辞总是带有跖铧,让人很难接受。4. 大学生:在辩论中,他用了一句跖铧的话,让对手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