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词语

第三浪潮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基本解释

概述

第三浪潮(The Third Wave),是公元1967年4月的第一整周(4月3日~7日,周一~周五)内,美国加州Palo Alto的Cubberley High School高中二年级的一名历史教师Ron Jones在讲授关于纳粹德国的内容时,为论证法西斯主义所具有的一种“吸引力”而与参加他当代史课程的学生们共同进行的一项实验,也是该实验中成立的一个法西斯式的组织名称。这项实验所展示出的真实的惊人效果使得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对于法西斯主义的认识更加深了一层。

背景

在一堂历史课上,Ron Jones老师正在讲解关于纳粹德国的内容。其间,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德国的士兵、教师、铁路列车员、护士、税收员乃至最普通的公民,怎么会在第三帝国终结之时,宣称自己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指对于犹太人的灭族行为)毫不知情?当国民们本身就是某种事物的一部分,又怎么会在最后宣称自己并不真正相干?是什么让人们可以抹去他们自己(参与)的历史?”

Jones没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直至课后,他仍在不断思考着这个问题。最终,他大胆地决定,与他的学生们共同进行一次实验,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以实际的方式将法西斯主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得以真正理解。

Jones 发起了一项名为“第三浪潮(The Third Wave)”的运动。他向学生们说明,这项运动旨在“消除民主”。民主强调的是个体与个性,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民主的不利之处。而Jones在以下的格言中强调了这次运动的重点:“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行动铸造力量,荣耀铸造力量。”

这次实验并未被良好地记录成档。在现存的资料中,这次实验仅在Cubberley High School高中的学生报纸The Cubberley Catamount的两期中被简要提及。另有一期中载有关于本次实验的文章,但并未包含很多细节。对于本实验最详实的记述来自于Ron Jones本人距此大约六年后所写的一篇随笔。另存多篇关于本实验的文章,但是它们都是写作于距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

根据此实验改编而成的,有1981年的电视专题片《浪潮》(The Wave)、1988年的小说《浪潮》(The Wave)、各种舞台剧的改编版本,以及2008年的德国电影《浪潮》(德名Die Welle,英译名The Wave)。

实验进程

Jones写道,在实验的第一天(1967.04.03),他只是以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开头,比如得体地落座,以及训练学生们,直到他们能在30秒(但根据Ron Jones自述,这一时间达到5秒之短)内从教室外进入自己的座位并以良好的坐姿坐下,且其间不发出一点声音。接下来,他进一步着手,以一个权威的形象来严肃教室中的纪律,并且大幅提高了课堂效率。

结束第一天的“集会”时,他宣布了一些规则,本想让实验只持续一天:学生们必须在第二次铃(正式上课铃)响之前端正坐好;提出或回答问题前必须起立,并且说话不能多于3个字(单词);还有,他们被要求在一切发言前都要以称呼“Jones先生”作为开场白。

在第二天(1967.04.04),他设法让自己的历史课融入了一种强烈的纪律感与团体感。Jones将这次运动命名为“第三浪潮”,因为常识认为,第三波浪潮是一组波浪中最后出现、同时也是力量最强大的。(与此同时,这个名称与希特勒建立的“第三帝国”何其相似!)模仿着纳粹体制的礼节(希特勒的举手礼),他设计了一种问候礼方式,并且命令全班同学,即使是在课堂之外,见面时也必须用这种礼节互相问候。他们都服从了这个指令。

这次实验仿佛呈现出自己的生命力,使全校范围内的学生都陆续自发加入。第三天(1967.04.05),这个班级从最初的30名学生扩大到43名参与者。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水平的骤升。所有学生都被发放了一张成员卡,而且每个人都被分派到一项特别的任务(例如设计“第三浪潮”的旗帜,以及阻止非“第三浪潮”成员者进入课堂)。Jones指导学生如何发展新的成员;截止到这一天结束时,这项运动已有了200余名参与者。

周四(1967.04.06),也就是实验的第四天,Jones决心要终止这次运动,因为它已渐渐脱离了自己的控制。学生们越来越沉迷于这项计划,而且他们对此所表现出的纪律以及忠诚令人震惊。于是他宣布,这项运动只是一项全国性运动的一部分;次日,该运动的候选领导人将公开宣告本次运动的真实存在性。他命令所有的学生去参加周五中午的集会,以见证这次宣告。

学生们收看到的,不是它们的领袖由电视播送的公开演讲,而只是显示一片雪花的空频道。在几分钟的等待之后,Jones宣布,他们都成为了一次法西斯主义实验的一部分,而且他们都自动地油然而生了一种优越感,正如纳粹德国时期的德国国民所拥有的那样。接下来,他为学生们播放了一部关于纳粹体制的影片。

这,就是实验的尾声。

反响

尽管这次研究与青少年心灵的可塑性有着明显的牵涉——这也使得那些试图研究这种可塑性并防止它被滥用的心理学家格外感兴趣——却鲜有与此课题有关的事物浮出水面。托德·斯特拉瑟(Todd Strasser)曾以Morton Rhue为笔名著了一部青年题材的小说《浪潮》(The Wave);此前于1981年,它曾被拍摄为一部电视电影。之后,Jones本人带着自己的资料走上前台。当试图从当年与之有关的学生处得到一些记述时,该实验的研究者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几乎所有关于“第三浪潮”的详细资料都是从Ron Jones本人处得来的。另有一部根据此事件改编的电影(即2008年的《浪潮》(Die Welle))戏剧化地发行了。在这一版本中,这个实验被迁移到了现代的德国。

而2006年,佛罗里达州的一所中学的历史课堂甚至试图用年龄更小的孩子来重现这次实验。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