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记
zòu jì
  • 拼 音:zòu jì
  • 注 音:ㄗㄡˋ ㄐ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汉 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汉书·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説云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 ,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牋。”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於郡将曰奏牋,其他为白事。”
    (2).用书面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汉书·丙吉传》:“ 贺 即位,以行淫乱废, 光 与车骑将军 张安世 诸大臣议所立,未定。 吉 奏记 光 。” 汉 王充 《论衡·对作》:“《论衡》之人,奏记郡守,宜禁奢侈,以备困乏。”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是以弥年不敢奏记。”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鹿公墓志铭》:“公奏记大司农 李汝华 曰:‘每岁 广东 解金花银两恭进大内,此近例也。’”

  • 基本含义
    指上报给上级的报告或奏章。
  • 详细解释
    奏记是指向上级上报的报告或奏章。在古代,官员需要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或请求决策时,会写一份奏章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奏记通常是一种正式的书面文档,用来向上级汇报情况、请求支持或提出建议。
  • 使用场景
    奏记一词通常用于形容官员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或提出请求的行为。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将奏记比喻为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或请求决策的行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需要向上级汇报情况或提出请求的场景。
  • 故事起源
    奏记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淮阴侯刘邦正准备发动起义,他派遣了一位密探去与项羽商议合作事宜。密探在与项羽商议后,写了一份奏记向刘邦报告了商议的结果。这个故事中的奏记成为了后来这个词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奏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写了一份奏记向上级汇报了最新的工作进展。2. 她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奏记,请求上级领导的支持。3. 这份奏记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得到上级的批准。
  • 记忆技巧
    记忆奏记这个词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与“报告”和“汇报”等相关词语进行联想,因为奏记是一种向上级报告的行为。2. 将“奏”字与“上”字进行联想,表示向上级报告。3. 将“记”字与“记录”进行联想,表示写下报告的内容。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官制和政治体系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奏记在古代官员工作中的具体作用和流程。你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政治相关的成语,例如“上书”、“请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了一份奏记给老师,报告了我们班最近的活动情况。2. 初中生:学生会主席撰写了一份奏记向校长汇报了学校的发展计划。3. 高中生:他写了一份详细的奏记,请求学校领导的支持,希望能够组织一次社团活动。4. 大学生:我准备写一份奏记,向导员汇报我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