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贷款利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再贷款利率 - 简介

    再贷款是指我国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贷款时中央银行执行的利率即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两者都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融资手段。

    再贷款利率 - 作用

    央行调整再贷款利率

    央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央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它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

    调整再贷款利率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众的预期。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时,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进展发出了警告。

    再贷款利率 - 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央行公布的利率表表明,一年期再贷款利率上涨0.52个百分点至3.85%;再贴现利率也由1.80%上调至2.25%。两者均为两年来首次调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的上调是跟随加息进行的,虽然实际中这两种工具使用甚少,但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同样体现了央行的政策意图。

  • 基本含义
    再贷款利率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借款人提供再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 详细解释
    再贷款利率是指借款人在已经借款的基础上再次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所收取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再贷款利率会比首次贷款利率高,因为再贷款往往具有更高的风险。
  • 使用场景
    再贷款利率主要在金融行业和贷款交易中使用。当借款人需要再次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他们需要了解再贷款利率以及相应的还款条件,以便做出明智的贷款决策。
  • 故事起源
    再贷款利率是一个现代金融术语,没有具体的故事起源。它是根据金融行业的需要和实践而形成的。
  • 成语结构
    再贷款利率是一个由“再贷款”和“利率”两个词语组成的复合词。
  • 例句
    1. 这家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比其他银行高。2. 借款人需要仔细比较不同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还款条件。3. 由于再贷款利率较高,借款人需要考虑贷款的可行性和风险。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再贷款利率记忆为“再次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可以通过与贷款相关的经验和情境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进一步学习金融和贷款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贷款和利率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再贷款利率的概念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说再贷款利率很高,所以我们要好好存钱。2. 初中生:我听说再贷款利率是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的。3. 高中生:了解再贷款利率对我们以后理财很重要,要学会合理利用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