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笼
xūn lóng
  • 拼 音:xūn lóng
  • 注 音:ㄒㄩㄣ ㄌㄨㄙ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前蜀 薛昭蕴 《醉公子》词:“床上小燻笼, 韶州 新退红。”《红楼梦》第五一回:“ 晴雯 只在熏笼上围坐。”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七:“紈扇秋来惹恨多,熏笼斜倚奈愁何?”

  • 基本含义
    比喻受到束缚,无法自由行动。
  • 详细解释
    熏笼一词源于古代的养蚕技术,用来形容蚕虫在烟熏的笼子里长大。蚕虫在熏笼中生活时,无法自由行动,只能被束缚在里面。因此,熏笼成语比喻人受到限制,无法自由发展或行动。
  • 使用场景
    熏笼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下受到限制,无法自由发展或行动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家庭或工作中受到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或发展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熏笼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魏策》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魏国的大臣田文因为自己的才华被魏昭王所重用,但他却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只能在宫廷中受到限制。因此,他用熏笼比喻自己受到的束缚。
  • 成语结构
    熏笼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熏”和名词“笼”组成。
  • 例句
    1.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被熏笼里的蚕虫,无法自由发展。2. 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他感到自己像是被熏笼束缚住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蚕虫在熏笼中生活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自己被困在一个熏笼里,无法自由行动,就可以记住熏笼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熏笼相关的成语,例如“独木不成林”、“束手无策”等,来扩展对于受限制、无法自由行动的情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觉得自己像是被熏笼里的小鸟,无法自由飞翔。2. 初中生:在这个封闭的学习环境中,我们感到自己像是被熏笼束缚住了,无法追求自己的兴趣。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很多人感到自己像是被熏笼束缚住了,无法发展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