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鼓
xuán gǔ
  • 拼 音:xuán gǔ
  • 注 音:ㄒㄨㄢˊ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 周 代。《隋书·音乐志下》:“ 夏后氏 加四足,谓之足鼓。 殷 人柱贯之,谓之楹鼓。 周 人悬之,谓之悬鼓。”《礼记·明堂位》作“ 周 县鼓”。 陈澔 集说:“县,悬於簨簴也。”
    (2).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后汉书·五行志一》引 汉 桓帝 时童谣:“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唐 刘禹锡 《龙阳县歌》:“沙平草緑见吏稀,寂寥斜阳照悬鼓。”
    (3).亦作“ 悬皷 ”。比喻落日。《观无量寿经》:“见日欲没,状如悬皷。”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六:“夕阳楼外归心处,悬鼓西山观落暉。”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在紧张、焦虑等情绪下,心跳加快,如同悬挂的鼓一样。
  • 详细解释
    悬鼓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人在紧张、焦虑等情绪下的心跳加快的状态。悬鼓的意思源于古代军事战争中,在战场上鼓声催人奋战,悬挂的鼓声让人感到紧张和焦虑。因此,悬鼓成语用来比喻人的心情紧张,如同悬挂的鼓一样。
  • 使用场景
    悬鼓常用于形容人在紧张、焦虑等情绪下的心跳加快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考试前的学生、演讲前的演讲者、比赛前的运动员等等。
  • 故事起源
    悬鼓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悬鼓而攻之”。这个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与楚国的战争。齐国攻打楚国时,齐国的将军悬挂鼓声,让楚国的士兵感到紧张和恐惧,最终齐国取得了胜利。从此,悬鼓成为了形容紧张、焦虑的词语。
  • 成语结构
    悬鼓的结构是“形容词 + 名词”,其中形容词“悬”表示心情紧张,名词“鼓”表示心跳加快。
  • 例句
    1. 考试前,我感到悬鼓不已,心跳加快。2. 演讲台上,他紧张得像悬鼓一样,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悬鼓的形象联想为一个悬挂的鼓,当人紧张时,心跳加快,就像鼓声在人心中回荡一样。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有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情绪和心理状态相关的成语,如“心如刀割”、“忐忑不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感到悬鼓不已,手心都出汗了。2. 初中生:演讲比赛前,我紧张得像悬鼓一样,腿都有些发抖了。3. 高中生:面对重要考试,我的心情悬鼓不断,难以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