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形状。

  • 详细解释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

    以后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

    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

    《周髀算经》上说"周三径一",把圆周率看成3,但是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

    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他发现"周三径一"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刘徽已经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

    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

    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12400亿位了。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完美无缺,达到了最好的状态。
  • 详细解释
    圆满一词多用于形容事物达到了完美的状态,没有任何瑕疵或不足之处。它可以用来形容人际关系、工作、学习或其他事物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 使用场景
    圆满一词常用于祝贺和庆祝的场合,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成功和完美的赞美。它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事件或计划的顺利完成。例如,在婚礼、生日、毕业典礼等场合,人们常常会使用“圆满”来表达祝福和赞美。
  • 故事起源
    关于圆满的起源,目前没有确切的故事或传说。这个词语的意义主要是从物理圆形的形状中引申出来的,圆形被认为是完美和完整的象征。
  • 成语结构
    圆满是一个形容词,由“圆”和“满”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演讲非常圆满,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2. 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各项议程都顺利完成。3. 祝你的生日圆满如意,事事顺利!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圆满”联想为一个完美的圆形,圆形代表完整和完美,而满则代表满足和充盈。通过将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圆满”的含义。
  • 延伸学习
    除了成语“圆满”之外,还有其他与圆形相关的词语和成语,例如“圆周率”、“圆心”、“圆满人生”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画了一个圆满的太阳,太阳公公笑了。初中生:我们班同学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社会实践任务。高中生:我希望我的高中生活能够圆满结束,取得好成绩并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大学生:我将努力学习,争取在毕业时能够圆满达到自己的目标。成年人:希望你的事业和生活都能够圆满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