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识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ī miàn zhī shí ㄧ ㄇㄧㄢˋ ㄓㄧ ㄕㄧˊ

    一面之识(一面之識)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宋史·范纯仁传》:“ 纯仁 乞归 许 养疾, 徽宗 不得已许之。每见辅臣问安否,乃曰:‘ 范纯仁 ,得一面识足矣。’”《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道:‘ 宿太尉 旧日在 华州 降香,曾与 宋江 有一面之识。’”《何典》第二回:“ 刘打鬼 有个娘舅,曾与 六事鬼 有一面之识。”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五:“ 余幄奇 ,我无一面之识。那位‘军人’便自告奋勇,替我当了说客,而居然也就说通了。”

  • 基本含义
    只凭一面之见而得出的片面认识或评价。
  • 详细解释
    指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或只了解事物的一部分而得出的认知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提醒人们不要只根据个别现象或表象就下结论。也可用于自我警醒,提醒自己要全面了解事物。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了一个关于“一面之识”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石碏的大夫,他的一面之识导致了他对赵国的错误判断。当时,晋国想要攻打赵国,石碏认为赵国必然会被攻破,然后他主动请命带领军队出征。结果,赵国防守得力,晋军遭到重创,石碏也被俘。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凭一面之识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之+名词
  • 例句
    1. 他只看到了公司的一面之识,所以对公司的整体状况没有全面了解。2. 不要只凭一面之识就对人下结论,要多方面了解一个人才能做出准确评价。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一面镜子,镜子只能反映出事物的一面,而无法展现事物的全貌。通过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认知、判断相关的成语,如“见微知著”、“以貌取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以前只是听说过老虎是凶猛的,但现在我知道了只有一面之识,老虎其实也有温柔的一面。2. 初中生:我之前对历史只有一面之识,只是觉得它无聊而且难记,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历史其实很有趣。3. 高中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要避免一面之识,要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和观点来全面了解问题。4. 大学生:在进行社会调研时,我们要避免只凭一面之识就对问题下结论,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并记忆“一面之识”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