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君
zhì jūn
  • 拼 音:zhì jūn
  • 注 音:ㄓㄧˋ ㄐㄩ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墨子·亲士》:“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 尧 舜 上,再使风俗淳。” 宋 岳珂 《桯史·王荆公》:“ 荆公 自以为遭遇不世出之主,展尽底藴,欲成致君之业。”

  • 基本含义
    致君意为向君主表达忠诚、效命于君主。
  • 详细解释
    致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君主的忠诚和效忠。这个成语强调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 使用场景
    致君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也可以用来形容对领导的忠诚和效忠。
  • 故事起源
    致君这个成语起源于《诗经·小雅·致政》中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是古代儿童学习的课文,通过描述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教育儿童要效忠于君主。
  • 成语结构
    致君由两个部分组成:致和君。致表示向,君表示君主。
  • 例句
    1. 他对国家的忠诚让人感动,真是致君之义。2.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牢记致君的责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致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忠诚的臣子,向君主表达忠诚和效忠。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忠诚和效忠相关的成语,如“忠诚不渝”、“效忠国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一名致君的好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致君于学习,努力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我们要致君于报国,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致君于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