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谴
zé qiǎn
  • 拼 音:zé qiǎn
  • 注 音:ㄗㄜˊ ㄑㄧ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谴责。《禅真后史》第二五回:“﹝ 刘仁轨 ﹞待将 印星 责谴,因念絶嗣二字,有感於衷,拂纸挥毫,写下监票,发 印星 下大狱中监禁。”

  • 基本含义
    责备、谴责
  • 详细解释
    责谴是指对他人的错误或过失进行严厉的指责和谴责。它强调了对错误行为的批评和谴责,以示警戒和教育。
  • 使用场景
    责谴常用于表达对他人不当行为的强烈谴责,尤其是在道德、伦理或法律方面犯错的情况下。它可以用于个人之间的争执、社会公共事件的评论、新闻报道等场景中。
  • 故事起源
    责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叫杨震。据说,杨震在担任宰相期间,他非常严厉地批评和谴责那些不称职的官员,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纪律。因此,人们将他的批评和谴责之词称为“责谴”。
  • 成语结构
    责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责”和“谴”。
  • 例句
    1. 他因为犯了严重的错误,受到了上级的责谴。2. 老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责谴,以警示其他学生。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责谴”这个成语记忆为“责任+谴责”,即对于责任不当行为的谴责和批评。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责谴相关的成语,如“自责”、“谴责自己”等,以扩大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责谴了小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班主任责谴了学生们因为在课堂上玩手机。3. 高中生:社会舆论对政府的错误决策进行了严厉的责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