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槊
zǎo shuò
  • 拼 音:zǎo shuò
  • 注 音:ㄗㄠˇ ㄕㄨ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用枣木做杆的长矛。 前蜀 贯休 《观怀素草书歌》:“忽如 鄂公 喝住 单雄信 , 秦王 肩上搨著枣木槊。”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东曲首向北墙畔 单将军庙 ,乃 单雄信 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宋史·呼延赞传》:“ 赞 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

  • 基本含义
    指军事上用来攻击敌人的武器,也比喻用来批评、攻击别人的言辞。
  • 详细解释
    枣槊,古代兵器的一种,由树干制成,上端有刃,用于攻击敌人。成语“枣槊”比喻用来批评、攻击别人的言辞,形容言辞犀利、尖锐。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辩论、批评、攻击等言辞或行为。
  • 故事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名叫孟尝君的政治家,他以才智过人、口才出众而闻名于世。有一次,孟尝君与魏国的魏无忌进行辩论,双方争论激烈。孟尝君以其犀利的辩才,像用枣槊攻击敌人一样,将魏无忌的观点击得支离破碎。因此,后人将孟尝君的辩才比喻为“枣槊”。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枣槊”,没有固定的前后搭配。
  • 例句
    1. 他的批评之言犀利如枣槊,让所有听众都感到震撼。2. 这篇文章用尖锐的文字,如同枣槊一样,直指问题的本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枣槊”的形状,将其与犀利、尖锐的言辞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言简意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嘴巴像枣槊一样厉害,能够说服别人。2. 初中生:老师的批评之言就像枣槊一样尖锐,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他运用了枣槊般的辩才,击败了对手。4. 大学生:他的演讲用枣槊般的言辞批评了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以上是关于成语“枣槊”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