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黹
zhēn zhǐ
  • 拼 音:zhēn zhǐ
  • 注 音:ㄓㄣ ㄓ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鍼黹”。1.针线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 鶯鶯 ﹞年一十九岁,鍼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明 沉鲸 《双珠记·因诗赐配》:“箕帚不辞劳,鍼黹非不工。”《红楼梦》第四回:“或看书下棋,或做针黹。” 许地山 《女国士》:“若是织些布匹,做些针黹,也可以勉强度得下去。”
    (2).做针线活。 明 陆采 《怀香记·池塘晤语》:“懒上妆楼,无心针黹。”《红楼梦》第四回:“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 基本含义
    形容缝补衣物时非常细致、认真。
  • 详细解释
    针黹是由“针”和“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针指的是缝补衣物时使用的细针,黹指的是绣花时使用的细线。针黹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细致,不马虎随意。
  • 使用场景
    针黹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细致,不马虎随意的场景。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细心和专注。
  • 故事起源
    针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原文是“贾生之事,针黹绣也”。此故事讲述了屈原担任楚国大夫时,他的朋友贾生送给他一件精美的锦衣。屈原非常喜欢这件衣服,但发现衣服上有一处瑕疵。于是屈原找来了贾生,让他用针黹来修补这个瑕疵。贾生绣补时非常认真细致,最后修补得非常完美。这个故事中的针黹成为了形容认真细致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针黹”,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 例句
    1. 她做事非常针黹,从不马虎随意。2. 这个学生在写作业时总是做得很针黹,结果每次都能得到好成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缝补衣物时,用细针绣花,非常细致认真的样子。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细水长流”、“一丝不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教我缝纫,我要学会针黹。2. 初中生:我在写作业时总是要求自己做到针黹的程度。3. 高中生:这个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总是非常针黹,从不马虎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