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yuán xiàn bìng
- 注 音:ㄧㄨㄢˊ ㄒㄧㄢˋ ㄅㄧㄥˋ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原宪贫 ”。
-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本性不好,有着根深蒂固的恶习或病态。
-
- 详细解释
- 原宪病是由“原始”、“宪法”和“病”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原始表示根源、本质,宪法表示规范、准则,病表示疾病、不良习性。原宪病形容一个人天生或习得了一种不好的本性或病态,难以改变。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根深蒂固的坏习惯或病态,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社会现象或制度的顽固不变。
-
- 故事起源
- 原宪病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鸟因为天生的恶习而不受人喜欢,它总是毁坏农田和损害庄稼。尽管人们多次劝告和惩罚,但这只鸟却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人们认为这只鸟天生就有一种不好的本性,称之为“原宪病”。
-
-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名词
-
- 例句
- 1. 这个人有着原宪病,无论怎么教育都无法改变他的坏习惯。2. 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成为了一种原宪病,需要进行改革。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原宪病”与一个具体的人物或事物联系起来,创造一个形象化的场景,以帮助记忆。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天生带着一副病态的面具,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摘下。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原宪病相关的成语或词语,如“顽固不化”、“根深蒂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有原宪病,经常偷别人的东西。2. 初中生:这个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原宪病,需要改革。3. 高中生:他的原宪病使得他无法与人和睦相处。4. 大学生: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些原宪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