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物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án bì yǒu wù ㄧㄢˊ ㄅㄧˋ ㄧㄡˇ ㄨˋ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清 方苞 《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録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 基本含义
    说话必须有根据或依据
  • 详细解释
    言指说话,必有物指必须有事实、根据或依据支持。意思是说话需要有实际的依据或根据,不能空口无凭、胡说八道。
  • 使用场景
    在讨论、辩论、解释事物或表达观点时使用。常用于告诫他人在发表言论时要有事实依据,不能随意编造或胡乱说话。
  • 故事起源
    相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智者墨子。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主张以实际为根据,反对虚无主义和空洞的言辞。因此,他强调在说话时必须有根据,不能空谈。后来,"言必有物"成为了一种教训,用来告诫人们在发表言论时要有实际依据。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属于主谓宾结构。
  • 例句
    1. 他在辩论中总是言必有物,很少被人反驳。2. 在进行研究报告时,我们要言必有物,不能凭空臆断。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这个成语分解为两个部分进行记忆。"言"可以与"说话"联系起来,"必有物"可以与"有根据"联系起来。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想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言必有物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无信"、"言行一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做事要言必有物,不能胡乱说话。2.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论点要有事实支持,要言必有物。3. 高中生:在进行辩论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和根据,言必有物才能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