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逆
zhū nì
  • 拼 音:zhū nì
  • 注 音:ㄓㄨ ㄋ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讨伐叛逆。《韩诗外传》卷一:“於是 灵公 乃与师而从之。 宋 人闻之,儼然感説,而 晋国 日昌。何则?以其诛逆存顺。”《史记·晋世家》:“ 郤至 曰:‘发兵诛逆,见彊辟之,无以令诸侯。’”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镇州都部署郭公墓志铭》:“五月, 夏州 白狄 之戎叛,公往招诱之。至则张以军威,諭以朝旨,诛逆抚顺,蕃部便之。”

  • 基本含义
    消灭反叛之人或事物,平定叛乱。
  • 详细解释
    诛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诛”意为消灭、惩罚,而“逆”则指反叛、背叛。诛逆的基本含义是消灭反叛之人或事物,平定叛乱。它强调了对背叛行为的严惩,并表达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决心。
  • 使用场景
    诛逆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军事或社会上的反叛行为的镇压和平定。它可以用来形容国家领导者或英雄人物消除叛乱,恢复秩序的壮举,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坚决反对不正义的行为,努力维护正义和公平。
  • 故事起源
    诛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英雄刘备和他的军师诸葛亮。据说,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的政权受到了一些叛乱分子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刘备亲自带领军队,与叛乱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并最终成功消灭了叛乱势力。这个故事成为了诛逆这个成语的象征。
  • 成语结构
    成语“诛逆”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诛”是动词,意为消灭、惩罚;“逆”是名词,意为反叛、背叛。两个字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动宾短语,表示消灭反叛之人或事物。
  • 例句
    1.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必须采取果断行动,诛逆平叛。2. 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了诛逆而英勇奋战。3. 只有坚决诛逆,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福祉。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诛逆”的方法可以是通过联想。你可以想象一个勇敢的将军手持宝剑,冲向叛乱分子,坚决消灭他们,以平定叛乱。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诛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和英雄,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逆来顺受,要诛逆坚持自己的信念。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英雄人物为了诛逆而奋斗,保卫国家的故事。3.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诛逆不公,为弱势群体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