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提交资料
  • 基本解释

     形态特征

    菜心又名菜薹、广东菜薹、广东菜、菜花等,以花薹供食用。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

    十字花科芸薹属

    起源与分布

    菜心起源于中国南部,是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经长期选择和栽培驯化而来,并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品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香港、澳门等地。20世纪后叶日本引种成功。

    菜心是中国广东的特产蔬菜,品质柔嫩、风味可口,并能周年栽培,故而在广东、广西等地为大路性蔬菜,周年运销香港、澳门等地,成为出口的主要蔬菜。还有少量的远销欧美,视为名贵蔬菜。

    菜心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济南等地均有少量栽培,各地也没有大量食用习惯,仍列为稀特蔬菜。

    营养价值与用途

    菜心品质柔嫩,风味可口,营养丰富。每千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3~16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22~42克,还含有钙410~1350毫克、磷270毫宽、铁13毫克。胡萝卜素1~13.6毫克、核黄素0.3~1毫克、尼克酸3~8毫克、维生素C 790毫克。

    菜心可炒食。煮汤及加工出口。主要出口港、澳及欧美等地。

    特征特性:

    菜心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根 为浅根系,须根多,再生能力较强。

    茎 在抽薹前短缩,绿色。抽生的花薹圆形,黄绿或绿色。

    叶 宽卵圆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叶缘波状,基部具有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横切面为半月形,浅绿色。花茎上的叶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下部的叶柄短,上部无叶柄。

    花 为总状花序,完全花,具分枝。花冠黄色,十字形。

    果 为长角果,两室,成熟时黄褐色。种子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细小,千粒重1.3~1.7克。

    菜心的个体发育为下列4个时期:

    种子发芽期: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需5~7天。

    幼苗期:第一真叶开始生长至第五片真叶平展,需14~18天。

    叶片生长期:第六片真叶至植株现蕾,需7~21天。

    菜薹形成期:从现蕾至菜薹采收,需14~18天。

    开花结果期:初花至种子成熟,需50~60天。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不同,早中熟品种40~45天;晚熟品种叶片生长期和菜薹形成期较长,生育期为50~70天。

    幼苗具2~3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现蕾以前以叶片生长为主,菜薹发育缓慢;现蕾后,菜薹迅速生长。菜薹形成期,节间迅速伸长和增粗。在适宜条件下,主薹采收后还抽生侧薹,侧薹采收多少因品种、栽培季节及栽培条件而异。

    菜心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5~25℃。不同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适温为25~30℃;叶片生长期需要的温度稍低,适温为15~20℃,20℃以上生长缓慢,30℃以上生长较困难。菜薹形成期适温为15~20℃。在昼温为20℃,夜温为15℃时,菜薹发育良好,约20~30天可形成质量好、产量高的菜薹。在20~25℃时,菜薹发育较快,只需10~15天便可收获,但菜薹细小,质量不佳。在25℃以上发育的菜薹质量更差。菜心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花芽分化和菜薹生长快慢主要受温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