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民
yǐn mín
  • 拼 音:yǐn mín
  • 注 音:ㄧㄣˇ ㄇ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自附于贵族豪强之家的贫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子 曰:‘君其许之!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 杜预 注:“隐,约,穷困。” 杨伯峻 注:“即贫民之投靠 季氏 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春秋 时代见于记载的‘隐民’、‘私属徒’、‘宾萌’……‘隐民’和‘私属徒’也是指贵族们的隐蔽户口。虽然他们还不是自由的,但是,他们的身份却不同于奴隶。”
    (2).犹隐士。《新唐书·杜淹传》:“上好用隐民, 苏威 以隐者召,得美官。”参见“ 隐士 ”。

  • 基本含义
    指隐居在山林之中的人,也可指隐居不出的人。
  • 详细解释
    隐民是由名词“隐”和名词“民”组成的成语。其中,“隐”指隐居、隐藏的意思,“民”指人民、市民的意思。隐民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后来也被用来形容隐居不出的人。
  • 使用场景
    隐民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远离尘嚣、过着隐居生活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喜欢社交、不愿参与世俗事务的人。
  • 故事起源
    隐民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蒹葭》一篇中。这篇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蒹葭草丛中的人,他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民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追求宁静、远离繁忙世界的人。
  • 成语结构
    隐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已经成为了一位隐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2. 这位画家在城市的喧嚣中感到厌倦,决定成为一位隐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隐”字与“隐藏”联系起来,将“民”字与“人民”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隐民相关的成语,如“隐士”、“隐居”等,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喜欢躲在树丛里玩耍,他是一个小隐民。2. 小学生:我妈妈的朋友是一位隐民,她过着很宁静的生活。3. 初中生:他已经决定成为一位隐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4. 高中生:隐民一词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形容了追求宁静的生活方式。5. 大学生:隐民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也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喜欢社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