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塞违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zhāo dé sāi wéi ㄓㄠ ㄉㄜˊ ㄙㄞ ㄨㄟˊ

    昭德塞违(昭德塞違)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左传·桓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 孔颖达 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天津日报》1979.12.31:“要选择典型,广泛进行宣传,予以表扬,昭德塞违,以正党风。”

  • 基本含义
    指公开表扬行为违背了道德准则,违背了正义和公正。
  • 详细解释
    昭德塞违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昭德”意为公开表扬或宣扬美德,“塞违”意为违背或背离。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公开表扬或宣扬美德的行为却违背了道德准则,违背了正义和公正。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口头上赞美美德,但实际行为却与之相悖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伪、伪善或言行不一致的人。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在公开场合表扬了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并称赞他的正直和诚实。然而,不久后,这位官员却被发现与贪官勾结,接受了贿赂。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德准则,即行为应与言论保持一致。
  • 成语结构
    昭德塞违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口口声声赞美道德,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却昭德塞违。2. 这位政治家在公众面前宣扬廉洁,但私下却接受了巨额贿赂,昭德塞违。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这个成语拆分为两部分来记忆,昭德和塞违。昭德表示公开表扬美德,而塞违表示违背。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道德、公正和伪善相关的成语,可以加深对昭德塞违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表扬了小明的诚实,但他却作弊了,这是昭德塞违。2. 初中生:那个学生总是对别人说好话,但背地里却说坏话,他的行为昭德塞违。3. 高中生:政客在选举时大肆宣扬廉洁,却在背后接受贿赂,这是昭德塞违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