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
huá lín
  • 拼 音:huá lín
  • 注 音:ㄏㄨㄚˊ ㄌ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华林 huálín
    [Hualinbu——a theatrical company in Ming dynasty] 即华林部。明代南京一戏班名
    华林于西肆。——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 详细解释

    (1).茂美的林木。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五:“肃肃苓风,分生江湄,却背华林,俯泝丹坻。”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 东海 ,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
    (2). 华林园 的省称。《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 华林 ,輒回輦过之。”《魏书·高祖纪下》:“二月辛丑,帝幸 华林 ,听讼於都亭。”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六:“《典》《坟》留太学,鐘鼓起 华林 。” 清 赵翼 《友人以邺城怀古诗见示》诗之二:“别筑 华林 广 鄴 臺,破车快犊亦雄哉。”参见“ 华林园 ”。

  • 基本含义
    指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才聚集的地方。
  • 详细解释
    华林一词来源于唐代,最初指的是长安城内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后来,华林逐渐泛指有学问、有才华的人聚集的地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聚集了许多才华出众的人的场所,象征着智慧与学问的荟萃。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个地方或团体中有很多有才华、有学问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才华出众,学识渊博。
  • 故事起源
    华林一词最初指的是唐代长安城内的国子监,这是古代中国最高学府之一,聚集了许多学问渊博的人才。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泛指有学问、有才华的人聚集的地方。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华林”,没有宾语。
  • 例句
    1. 这所学校是个真正的华林,每个学生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2. 这个公司的研发团队堪称华林,汇集了许多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华林想象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木,象征着知识的丰富和才华的集聚。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国子监和学府制度,以及古代华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里有好多聪明的同学,真像一个华林。2. 初中生:这个学校的图书馆真是个华林,里面有很多好书。3. 高中生:他的知识面真广,真是个华林级别的人才。4. 大学生:这个学院的教授团队堪称华林,每个人都是行业的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