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
xíng bù shàng dài fū
  • 拼 音:xíng bù shàng dài fū
  • 注 音:ㄒㄧㄥˊ ㄅㄨˋ ㄕㄤˋ ㄉㄞˋ ㄈ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係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孔颖达 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 基本含义
    指权势大、地位高的人,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 详细解释
    成语“刑不上大夫”源自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大夫是指有权力和地位的官员,他们享有特权,不容易受到法律的制约和惩罚。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权势高人,不受法律约束。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权贵、官员等高层人物,暗指他们不受法律制裁,享有特权。可以在社会评论、政治讽刺等场景中使用。
  • 故事起源
    成语“刑不上大夫”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刑不上大夫,是以大夫贵也。”故事中,大夫公孙丑犯了罪,但因为他地位高、权势大,法律无法对他进行制裁。这个故事成为了“刑不上大夫”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刑”表示法律的制裁,“上”表示施加在某人身上,“大夫”表示权势高、地位大的人。
  •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官员太腐败了,简直是刑不上大夫。2. 在这个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往往刑不上大夫。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拆开来记忆。例如,将“刑”和“上”联想为法律的制裁,将“大夫”联想为权势高的人。通过将词语与形象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官员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刑不上大夫”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大家都要遵守规则,刑不上大夫。2. 小学生:老师是学校的大夫,他们要负责维护学校的秩序,刑不上大夫。3. 初中生:有些官员贪污受贿,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刑不上大夫。4. 高中生:权贵们往往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们就是刑不上大夫。5. 大学生:在某些国家,政府官员可以不受法律的制约,他们就是刑不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