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遏
zhèn è
  • 拼 音:zhèn è
  • 注 音:ㄓㄣˋ 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平定;制止。《宋书·刘锺传》:“ 冶亭 羣盗数百夜袭 钟 垒,距击破之。时大军外讨,京邑扰惧, 钟 以不能镇遏,降号龙威将军。” 唐 颜真卿 《蒲州刺史谢上表》:“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义,镇遏羣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其大要在镇遏戎狄,使声息相近,动不得逞。”
    (2).谓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 延祐 元年﹞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 江 浙 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 直沽 ,请预差军人镇遏。’詔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 伯颜 往镇遏之。”

  • 基本含义
    用强大的力量或措施制止或压制。
  • 详细解释
    镇遏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镇”指的是压制、控制,而“遏”则表示制止、阻止。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通过强大的力量或措施来制止或压制某种不良行为或势力的意思。
  • 使用场景
    镇遏常用于形容采取强硬手段来遏制某种现象或势力,尤其是那些具有破坏性或危害性的事物。例如,在政治上,可以使用镇遏来形容国家对恐怖主义势力的打击;在经济上,可以使用镇遏来形容政府对价格上涨的控制措施。
  • 故事起源
    据说,镇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一篇文章中。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叫做韩国的国家,他们的国王在面对来自外部的入侵势力时,采取了强大的力量来压制和制止这些势力,最终保卫了国家的安全。这个故事成为了镇遏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镇遏”,其中“镇”为动词,表示压制、控制,而“遏”为动词,表示制止、阻止。
  • 例句
    1. 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镇遏犯罪行为。2. 这个国家通过镇遏恐怖主义势力,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3. 他们决定采取镇遏措施,以阻止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镇”和“遏”两个字分别与压制和制止这两个意思进行联想来记忆。另外,也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结。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词语,如“遏制”、“镇压”等来扩展对镇遏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严厉的眼神镇遏住了闹课堂的同学。2. 初中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镇遏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3. 高中生: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军队镇遏住了敌方的进攻。4. 大学生:在经济上,政府可以采取镇遏措施来控制物价的上涨,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5. 成人:面对挑战,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来镇遏住困难,走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