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
zhè zhī
  • 拼 音:zhè zhī
  • 注 音:ㄓㄜˋ ㄓ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柘枝舞的省称。 唐 章孝标 《柘枝》诗:“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鈿罗衫耸细腰。” 清 吴伟业 《赠妓朗圆》诗:“轻靴窄袖柘枝装,舞罢斜身倚玉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胡腾、胡旋和柘枝都由女伎歌舞。”
    (2).荔枝的一种。 宋 黄庭坚 《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之二:“五月照江鸭头緑,六月连山柘枝红。” 任渊 注:“ 山谷 《与王观復书》云:‘今年 戎州 荔子盛登,一种柘枝头出於 遏腊平 ,大如鷄卵,味极美。’”

  • 基本含义
    指人品恶劣,行为不良。
  • 详细解释
    柘枝一词源自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树木,它的树枝长满了刺,非常尖锐。因此,成语“柘枝”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不端,行为不良,具有贬义。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品恶劣,行为不良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经常做坏事、伤害他人或违反道德准则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柘枝成语的故事并不常见,但它的含义与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某些情节相关。在这些故事中,柘枝通常被描绘为一种邪恶的植物,象征着邪恶和不幸。
  • 成语结构
    柘枝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词或成分。
  • 例句
    1. 他是个柘枝,经常欺负别人。2. 这个人的行为太柘枝了,我们应该远离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刺”、“尖锐”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树枝上长满了尖锐的刺,表示这个人的行为恶劣,品行不端。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品行、道德相关的成语,如“败坏风气”、“作恶多端”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个柘枝,经常欺负同学。初中生:她的柘枝行为让她失去了很多朋友。高中生:柘枝的人很难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大学生:我们应该远离柘枝,与正直善良的人为伍。